▲晚清貴婦和她的貼身丫鬟
這張照片由俄國赴華考察團拍攝于1874至1875年,從服飾和小腳來看,這是一個漢族的貴婦人,其他民族的女性是不纏足的,身旁的使喚丫頭因為要忙前忙后的伺候著,所以也沒有纏足。
▲觸目驚心的「三寸金蓮」
其實,在慈禧太后當政時,也曾不止一次想禁止女子纏足,但是,民間對這一畸形偏愛已深入骨髓,即使是慈禧,想要改變這一傳統也是阻力巨大,一直未能實現,慈禧想辦件好事兒也不容易。
▲被「[偷.拍]」的慈禧
這張照片拍攝于1902年1月8日,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從西安「回鑾」到北京。這天,她自保定乘火車至北京馬家堡車站,乘輿(右下)經永定門入正陽門還宮。
正陽門甕城內有座觀音廟,于是入內拈香,引得城墻很多外國人聚集觀看,慈禧太后見后向他們揮了揮手,陪同的大小官員及太監也都一臉諂笑。
說是[偷.拍]不太準確,但事先沒經她批準是肯定的,這要是個中國人居高臨下對她拍照,后果是不敢想象的。
此時的她已經徹底被外國人打怕了,此后,她「惕于外人之威,凡所要求,曲意徇之;各國公使夫人,得不時入宮歡會,間或與聞內政」。
▲官員出巡派頭大
晚清時期一位正在出巡的官員,看上去官威十足,前有轎夫跪地壓轎,后有侍衛貼身保護,旁邊還有隨從打著官傘,鏡頭之外(右)應該還有衙役負責「鳴鑼開道」,以及高舉「回避、肅靜」牌和官銜牌。
▲清朝武士
這兩名武士小衣襟短打扮,不像是官府清兵,手中刀劍細長且直,也不像是清兵常用的反佩腰刀,右側這腰間還別著一把短槍。那時的擺拍照片里,旁邊總愛擺些時鐘、水煙什麼的物件,可能是炫富的一種方式。
▲封建家庭
這是典型的封建家庭,一家之主面對鏡頭正襟危坐,兩個兒子身后侍奉,一個捧著茶壺,一個捧著一個琉璃酒杯,為了拍照都一臉嚴肅而又有些搞笑。
▲清末私塾學堂
這是放學時的一幕,學生向先生作揖告別,大約拍于1870年(清穆宗同治九年)
清代私塾發達,遍布城鄉,清代私塾分為三類,以經費來源區分,一為坐館或家塾(有錢人聘師在家教讀子弟);二為村塾、族塾(地方或者宗族捐錢助學,聘師教讀子弟;三為門館、教館、學館、書屋或私塾,由私塾先生私人設館,收費教讀生員。
▲三個赤貧人家婦女,可能是三戶人家的媳婦,窮到衣不蔽體,可能是配合拍照會得到些許好處,即便如此,其中一人還是扭過頭去,不愿直面鐿頭,世道多艱,生活不易。
▲清末民初,拜財神的人
民俗文化中正月初五日是財神誕辰,為祈求全年財運興旺,所以這一天是拜財神是最佳時間,生意人也會在這天開始營業,俗稱「破五」,因為初一到初四幾天的諸多禁忌全都破了。
不同職業的人拜的財神也不一樣,一般地方拜土地公,開疆辟土拜關公、寒單爺,文職內勤拜范蠡等不一而足。
白俄羅斯的子女,十月革命后,俄國以及白俄權貴們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被迫流亡,其中好多流亡到了「滿洲」,把這里視為「樂土滿洲」。
俄國人的村落,兩個俄國婦女在破敗的房門前交談著什麼,但無論如何,俄國已經回不去了,那里已經改名蘇聯,再無容身之地了。
這張照片中的人是袁世凱的姨太太,她本是朝鮮公主金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