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王爺,他拳擊光緒帝,腳踢小太監,還穿宮女內衣,居然差點當了皇帝,這是怎麼回事?
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保慶帝-愛新覺羅·溥儁(1885-1942)。
那麼,這個溥儁有何特殊之處,能被慈禧太后選定為大清嗣皇帝?
1、溥儁的父親載漪,乃系道光皇帝第五子奕琮之子,是光緒皇帝的堂兄,屬于皇室近支宗親;而且,載漪還是慈禧勢力集團的核心人物,他周圍聚集了莊親王載勛、大學士徐桐、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剛毅、禮部尚書啟秀等一大幫頑固勢力。
2、溥儁的生母,葉赫那拉·靜容,乃系慈禧太后的親侄女,隆裕太后的親妹妹。而且,溥儁生母「素善辭令,格外討好,遂得太后寵愛」。
3、時年14歲的溥儁,雖然性情粗暴,但其「資質聰敏,深諳禮法」,因而漸漸獲得慈禧太后恩寵。
戊戌政變后,光緒皇帝被囚禁在瀛台,慈禧太后一直想廢掉光緒,只是苦于沒有合適的皇位繼承人。經過挑選之后,慈禧找到了14歲的溥儁。
當時清朝的皇帝是光緒帝,雖然沒有子嗣,但正值壯年。所以,慈禧太后就一直下詔書尋醫問藥,對外大造光緒皇帝身體不好的輿論,為廢帝做準備。
但是,這個時候,意外發生了,西方列強聯合對清廷施壓,拒絕承認光緒以外的皇帝;而奕劻、榮祿、李鴻章、劉坤一等親貴重臣都極力反對廢帝。
其中劉坤一說的最為耿直露骨:「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滿防」。意思就是說:光緒已經當了20多年皇帝了,并沒有什麼大錯,位置已經穩固,至于他被囚禁在瀛台,地球人都知道是咋回事,你要是強行廢帝,不光擋不住中國人的悠悠之口,西方也有可能因此交惡。
《走向共和》里對于這塊有一個橋段:積極擁護溥儁上位的徐桐、剛毅拿著一封請太后廢了光緒的奏折,請榮祿聯名上奏,榮祿知道這事非同尋常,不敢答應,就深夜進宮去勸諫慈禧太后,言明利害以后,慈禧接受了榮祿的建議,沒有立即廢帝。
為了取得一個折中的效果,慈禧太后立溥儁為同治帝子嗣,賞頭品頂戴,號「大阿哥」,開始進入皇宮讀書。
就是說溥儁被慈禧過繼給已經去世的同治了,因為前邊有一個「吳可讀事件」,兩宮太后明確了光緒生了兒子就要過繼給同治,所以這個是確定的。由此溥儁成為了皇儲,一旦光緒去世或者出現其他事情,溥儁就能成為皇帝了。
不過說真的,慈禧找得這個溥儁確實不怎麼樣。溥儁雖然聰明但是不務正業。除了讀書寫字,他在吃喝玩樂上倒是非常精通。他在皇宮中經常打罵太監,而且調戲宮女,甚至還捉弄妃子和皇后。
有一次,他居然趁著光緒不注意,一拳頭把光緒打倒在地,慈禧太后知道以后非常生氣,罰了溥儁20大棍,結果扒了褲子打屁股的時候,居然發現他穿了一條宮女的內褲[捂臉]。
如此荒誕不經,怎麼堪當重任?
溥儁的父親端郡王載漪因為外國人施壓,導致自己兒子沒能當皇帝,特別生氣,從此就對外國人恨得咬牙切齒。
他就想到了利用義和團報復外國人的鬧劇,引義和團進京,不僅如此,他還造謠說各國使者要求慈禧歸政給光緒、掌控清朝軍隊和稅收等。這下徹底惹惱了慈禧,正因如此,慈禧才決定對各國宣戰,這才有了後來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庚子國變,八國聯軍打進了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不得不向西逃跑,另一頭連忙派李鴻藻和奕劻和洋人議和。
洋人提出的議和條件里有一條,就是:「懲辦禍首」,在這個175名禍首名單里,載漪赫然在列。
慈禧聽到議和條件之后,也不敢繼續重用載漪了,被迫削去載漪的爵位,并把他發配新疆。
載漪被發配之后,張之洞為首的大臣們向慈禧太后進言,認為庚子之變的緣起就是因為溥儁,建議把他踢出皇宮。
溥儁在西逃路上還是花天酒地,唱曲看戲依舊,還時不時拿光緒帝「練練拳腳」,喜歡調戲宮女,這些做法徹底激怒了慈禧。
于是,溥儁大阿哥的身份被剝奪了,哪來的回到哪去。而且他父親被發配新疆,他也要跟隨父親去新疆。就這樣,已經成為皇儲的溥儁還沒來得及做皇帝,就因為國外的反對而成為了階下囚。之后的溥儁,過的可以是一天不如一天。
1942年,溥儁在饑寒和病痛中結束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