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清朝末代格格在菜市場打零工,主席:有志氣,給安排工作

1995年,時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的章士釗和友人逛市場時經過一個書攤,便停下來挑選, 有一本名叫《滿宮殘照記》的書引起了他的注意。

回到家后,他仔細翻閱了這本書,對于其中末代皇帝溥儀與妹妹愛新覺羅ž韞穎之間的書信格外感興趣,他推算了一下,韞穎如今應該還在人世。

她的現況如何呢?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章士釗托人多方打聽韞穎的下落,不久后,韞穎的消息傳來。

終于,章士釗在北京的一處菜市場見到了42歲的韞穎,此時的韞穎已經沒有了皇室格格的風貌,活脫脫一個憔悴的中年婦女,飽經生活的風霜。

但是,和旁邊小販不同的是,韞穎雖然形容憔悴,但是言行舉止間優雅穩重,仍有皇家風范。

看到韞穎這副樣子,章士釗心中有些難過,于是他讓韞穎寫了一篇文章,交代一下她這些年的經歷,連同章士釗的親筆信件,送到了毛主席的辦公室。

毛主席看完后,內心五味雜陳,感慨萬千。

在信件后寫道:「走進了人民群眾,成為了一個有志氣的人。」并將信件轉交給了周恩來同志,并提議為韞穎安排一份工作。

那麼韞穎究竟在信中寫了什麼呢?從清朝末代格格變成菜市場打零工的中年婦女,韞穎到底經歷了什麼?

紅墻里的童年

1913年的某一天,紫禁城里有一個新生命降臨了,她就是溥儀的同父同母的妹妹,名為「韞穎」,由于是家中的第三位格格,還被人喚作「三格格」。

韞穎一出生,便獲得萬千寵愛,尤其是哥哥溥儀。

雖然她出生時清朝已經覆滅,但是在袁世凱的允許下,紫禁城還被保留為皇室場所,為他們提供數百兩銀子維持日常開銷。

所以韞穎在紫禁城中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她無需像普通人家的女孩子一樣考慮家庭生計,有專門的嬤嬤服侍,每頓飯花費的銀子抵得上普通人家很長時間的開銷,韞穎甚至不知道銀子是什麼。

她每天只需要讀書認字,學習書畫即可。

一次,溥儀買了一輛進口轎車,悄悄帶著韞穎離開了紫禁城,不過很快被勒令返回,雖然只是一次短暫的出游,但這讓韞穎第一次看見紫禁城外偌大的世界。

富貴養人,不到十歲,韞穎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氣質過人,一度被世人稱為「晚清最美格格」。

隨著韞穎一天天長大,懵懂無知的他漸漸也能感受到生活的變化,身邊的嬤嬤們一個個都出宮了,自己的吃穿用度也越來越差,她慢慢意識到,自己可能也要離開這座紅色的宮殿了。

這一天還是到來了,1924年,馮玉祥率兵攻打北京城,意在打擊吳佩孚等人,同時逼迫溥儀離開紫禁城。

年幼的韞穎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能跟著哥哥嫂嫂離開,踏出她從出生后就沒有離開過的紫禁城,來到天津。

一家人就這樣在天津安定下來,在這里,韞穎度過了一段短暫而平靜的時光。溥儀為她請了私人教師每天教她西方的知識和語言,兄妹倆還時常一起打網球。

在他的培養下,韞穎逐漸變得博學多才,見識廣泛。

此時,一個男人闖入了她的世界。

婉容皇后有一位弟弟名為潤麒,經常來探望他們,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可謂是青梅竹馬,日子一長,兩人暗生情愫。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韞穎19歲時,溥儀做主,二人成婚。

婚后一個月,溥儀派遣潤麒前往日本留學學習軍事,作為妻子的韞穎也一同前去。

可是日本皇族卻十分瞧不起她這個名存實亡的末代格格,對她冷嘲熱諷,翻盡白眼,還被迫擔任日本婦女會名譽會長,為日本皇室教授中文,被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夫妻倆在日本時,完全沒有得到皇族應該有的待遇。

潤麒每天訓練十分辛苦,經常受傷,有一次他被鋒利的刀具刺破了皮肉,韞穎心疼不已,痛苦的韞穎只能通過書信的方式向哥哥溥儀消解自己心中的煩悶。

在信中,韞穎盡顯小女兒的嬌憨之態,語言風趣俏皮,卻又不失文采。

兩眼辛酸淚

1933年,韞穎借回國探親之名,返回了中國,并堅決不再去日本,她受夠了日本人的拜高踩低。

不久,潤麒也回來了,在偽滿洲國的軍事學校擔任教官。

那時候,若是家中有人為偽滿洲國做事,都會被罵漢奸,韞穎一家只好捂住耳朵生活,日子也還算過得去。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了,舉國歡慶,人們走街串巷,振臂高呼,可是,韞穎知道自己的好日子結束了,隨著抗戰勝利,偽滿洲國也不復存在。

溥儀和潤麒作為日本挑選的皇室成員被命令前往日本,卻在逃亡途中被蘇聯士兵攔截,不知所蹤。

就這樣,韞穎失去了和丈夫的聯系,她帶著兩個孩子漫無目的地游走在一座名為通化的小城里,她知道,如果此時回北京,自己作為皇室后代,等待著自己的將會是法律的審判。

于是,韞穎只能改名為「金韞穎」,帶著孩子在東北安定下來,起初,他們的生活還勉強過得去,韞穎時不時在集市上變賣哥哥留下來的金銀珠寶。

日子過的清苦而又凄涼,有好心人給了韞穎的大兒子一塊餅干,因為從沒見過這東西,孩子遲遲不敢吃掉。看到這一幕,韞穎心如刀絞。

時間一長,那些值錢的珠寶都被賣光了,韞穎和孩子們的日子也一天一天窘迫起來,她脫下象征身份的旗袍,穿上了粗制衣衫。

從前的她,十指不沾陽春水,可是如今卻被生活逼到絕境,不得不學會這些生活技能,完成格格向平民的轉變。

回歸平凡,度過余生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載濤由于積極改造,解放后被任命為政府的官員。

在載濤的安排下,韞穎終于回到了北京,和父親載灃團聚,即使生活依舊不富裕,但起碼不用挨餓了。

好景不長,父親載灃因病去世,韞穎的生活又一次陷入黑暗。

她要維持自己和孩子的生計,和其它百姓一樣,靠自己的辛苦賺取面包,還要隱瞞自己的身份。也不得不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女,蛻變成為一位母親。

一年冬天,孩子不幸患上了風寒,韞穎到處尋醫問藥,花光了所有積蓄,無奈之下,她只得走上大街,靠賣香煙掙錢。

起初,從來沒有做過這種事的韞穎面對人群實在不好意思張口吆喝,正猶豫不決時,一旁的大兒子用稚嫩的童聲吆喝起來,她心想,連一個小孩都能做到的事,為什麼我不能做到呢?

于是韞穎鼓起勇氣,邁開了第一步,很快,韞穎便適應了這份工作,可是,有些人見她舉手投足間氣質不凡,竟然將她身上的首飾騙走了。

韞穎覺得天旋地轉,有那麼一瞬間,她真想結束自己的生命,結束自己這難熬的日子。

冷靜下來后,她蹲在墻角,點燃了一支香煙,這是她第一次吸煙,煙霧涌進喉嚨的那一瞬間,她的衣衫也被眼淚浸濕了。

不知道是什麼力量驅使著,韞穎站了起來,又一步一步走進了人群中。

她將家中剩下的幾間空房出租,靠租金度日,又憑著她真誠的待人方式成功和街坊鄰居打成一片,贏得了眾人的喜愛,被推舉為街道委員會。

得到毛主席的幫助

兄妹之間來往的信件都被溥儀收錄在《滿宮殘照記》中,章士釗正是被這些信件吸引才想要尋找韞穎。

輾轉多方,章士釗了解到韞穎的親叔叔愛新覺羅ž載濤當時正在解放軍炮兵司令部中任職,章士釗在他口中聽到了韞穎的近況。

章士釗跟隨載濤來到了韞穎的住所,眼前的景象令他大跌眼鏡,昔日含著金湯匙、養尊處優的格格韞穎,竟然住在一間漏雨漏風的破屋里,眉眼間盡顯疲態。

看到韞穎在菜場擺攤后,章士釗更加憐憫眼前這個中年女人了,他不禁對韞穎動了惻隱之心,于是提議韞穎向毛主席寫一封信,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幫助。

韞穎靜靜地聽完后,開口拒絕了章士釗,她認為現在的自己和平常老百姓沒什麼區別,不需要勞煩中央為自己提供什麼特殊幫助。

可是章士釗向她解釋,中國共產黨會無條件幫助有需要的人民,韞穎思慮一番,拿起筆寫下了近萬字的自述書,交給了章士釗。

本來,她并未對那封信抱有什麼希望,以為只是石沉大海罷了,可沒過多久,章士釗再次登門拜訪,為她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毛主席仔細閱讀了這位末代格格的「自述書」,被深深打動了,字里行間皆是韞穎真情實意的自白,毛主席認為韞穎的才氣不可多得,于是便和周總理提議為其安排一個工作。

周總理了解后,也十分贊同毛主席的提議,為韞穎安排了區政協的工作。

1957年,潤麒在獄中改造情況良好,在周總理的幫助下回到了北京。

當年潤麒被蘇聯士兵俘虜后,多次拒絕蘇聯國籍,明確表明不會背叛自己的祖國,多年來,他全靠著和妻兒團聚的期待和自己堅強的意志,等到了這一天。

夫妻倆相聚時,兩兩相望,沒有過多的語言,一個眼神卻明白了一切。

某一年春節,周總理和夫人鄧穎超還邀請他們來家中做客,一群人坐在一起其樂融融,周總理還戲稱自己和韞穎為同事。

後來,潤麒經介紹,成為了一名研究員,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生活趣事

韞穎心中滿懷著對黨的感恩之情,來到了自己的崗位上。

剛開始工作時,由于沒有工作經驗,韞穎還鬧出了笑話,很長一段時間里,韞穎認為自己完成工作便可以回家了,經常只上半天班,後來經人提醒才知道,原來班是要上一整天的!

有一個名叫馬未都的古董收藏家,聽聞末代格格在此變賣古董,便拿著自己收藏的官窯來韞穎攤位前請教,其中不乏幾分炫耀的意味。

誰知,韞穎淡淡地看了一眼那只文物,開口說到:「這種東西,以前都不會擺放在我房內的。」

馬未都聽到此話,訕訕地離開了。

最后總結

溥儀了解到韞穎的情況后,還在《我的前半生》中寫道:「誰能想到,我那個乖巧可愛的三妹妹如今竟然成了一名社會活動家!」

夫妻倆共甘共苦,攜手走過了一生,晚年還被評選為全國金婚佳侶。

她說,若是沒有共產黨和領導人們的幫助,自己可能早已經死在北京寒冷的夜晚。

憑借著自己的學識和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韞穎將自己的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她認為現在的生活都離不開黨和人民,自己需要盡力回報。

1992年,韞穎去世,潤麒為了懷念亡妻,一直將韞穎的照片擺在茶幾上,仿佛妻子還在自己身邊。

就像毛主席當年在韞穎的自述書中寫的那樣,韞穎確確實實走到了人民群眾中,和人民一體一心。

而韞穎得到的這一切,也離不開共產黨的關懷,幫助她重獲新生,而正因為我們有毛主席和周總理這樣的領導人,才能讓更多的人有更多的可能性。

雖然我們不可以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是可以選擇未來的方向。

從末代格格到為人民服務的社會工作者,韞穎用她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無論是榮華還是落魄,都要始終用一顆平淡樂觀的心面對,這才是生命的真諦。

用戶評論

2023/3/27 15: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