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與孩子們合影。南加利福尼亞大學保存了一組拍攝于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的老照片,記錄了中國各地的社會人文風貌,為我們呈現了100多年前的生活實況。這些影像包括農耕、家居、修路、擺地攤等場景,接下來我們一一瀏覽。
男子把一頭豬搬上駁船。這一組老照片主要展示的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畫面,煙火氣息很濃,不是少數富貴人物的那種令人吃驚的奢侈景象,比較有代表性。
賣桿秤的店鋪兼賣彩票。1899年,清廷開始允許上海率先發行彩票。後來因為國庫空虛,浙江、湖北、廣東、福建、河南、四川、奉天、安徽等省相繼以舉辦新興經濟事業為名,發行彩票。當時彩票俗稱「發財票」,老百姓購買的熱情很高。清末作家李伯元在《文明小史》中寫道:「哪曉得他時來運來,偶然買買發財票,居然中了一張二彩,得到一萬洋錢。」
兩只可愛的兔子。小兔子不經意間永恒地留下了自己的身影,算得上是「祖宗兔」了。
路邊的小食擔。100多年前,街頭擺地攤就是這個樣子的。小食擔是標準的賣小吃工具,一頭是做好的小吃(也可以是火爐,現做),一頭是碗筷和調料。攤主把它挑在肩上,走街串巷地叫賣,遇到買主就停下來,非常方便。
一所女子學校的學生在打羽毛球。晚清時候,個別外國人在一些沿海城市辦起了女子學校,引入了歐美的運動方式。照片中的羽毛球場地跟現在差不多,地面劃線、木樁拉網。當時現代羽毛球在其發源地英國興起不過30年左右,傳入中國更是沒幾年。
耕地的農民。清末的農業仍然靠天吃飯,談不上科技投入,一場干旱或者一場水災,都能讓農民陷入饑餓的境地。不過,對種子、農藥、化肥以及新式種植方式的研究試驗已經展開。
福州地方官員與外國人合影。按照官場規矩,中間座位應該留給品級最高的人。但是因為清廷軟弱,被列強打怕了,只好按強者的規矩來,把主座讓給外國婦女兒童。
工人們正在修路。這條路不再是傳統的土路或石板路了,有了新氣象。路面以碎石子和石灰沙土鋪路,并用石碾軋平,下雨后不會坑坑洼洼泥巴沾腳。清末更為高級的柏油馬路也已經出現,主要在大城市的租界里鋪筑。
老宅門外的老人。這宅子看上去有點破舊,很可能是這位奶奶的婚房呢。有沒有老鐵能判斷出這是哪里的建筑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