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中國,正值內憂外患、腐朽無能的清朝晚期。那是一段中西方劇烈碰撞的年代,也是今天中國人最為熟悉和屈辱的一段中國近代歷史。
在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時期里,無論是哪一個朝代,在走向衰亡的時候都普遍存在兩種現象,并且一定是共存的,那就是普通老百姓窮困潦倒、衣不遮體、食不果腹,而有權有錢的人卻紙醉金迷、極度揮霍、奢靡無比。
讓我們從一組清末老照片中感受一下一百年前處于社會最底層的窮人們真實且悲慘的生活場景(原照片為黑白照,為了更直觀地看到當時的慘狀,圖志不語將這些照片進行了后期上色處理)。
墻邊休息的夫妻乞丐
一對夫妻因家園遭受洪災被沖毀,財產和莊稼都毀于一旦。兩人只得離開家園一路乞討求生。兩人蜷縮在在一戶大宅院的外墻邊上,奢求著這戶宅院的主人能夠給他們施舍點食物。
衣衫襤褸的母子三人
這母女三人穿著又臟又破的衣服,臉上都是污垢,因為當地干旱缺水,他們一年只能洗一兩次澡。值得注意的是母親和女兒都纏了小腳,這種封建社會的陋習將給她們的行動和勞作帶來極大的不便,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她們在生活上的困難。
安西縣布隆吉驛站內的伙計
此時正值初春時節,這名驛站的伙計頭髮凌亂,下身穿著一條殘破不堪的棉褲,上身卻光著膀子,簡直就是冰火兩重天。
兩個小乞丐在清理頭上的虱子
兩個小乞丐坐在一處荒廢的房屋外,一名小乞丐在給另一名小乞丐仔細清理頭上的虱子。
這些乞丐經常風餐露宿,生活環境極為惡劣,身上經常長滿跳蚤和虱子這些寄生蟲。
背著一筐木柴的婦女
一名=農村婦女正在背著一筐剛撿來的木柴往回走。她生活在中國的大西北,這里多是戈壁灘,荒無人煙植被稀少,每天她都要穿著草鞋走很遠的路去撿拾木柴好囤積起來生火做飯。這一趟下來,她的腳上也不知道要磨出多少個泡。
長江岸邊的草棚
貧窮的老兩口住在長江岸邊,他們的住房就是用秸稈和蘆葦混合泥土搭建的草棚,這種草棚陰暗潮濕,冬天陰冷夏天悶熱,如果不是因為生活窘迫,誰會愿意在這種草棚里居住。
聚集在一起的村民
此時正值冬天,但是有兩個孩子上身雖然穿了棉襖,下身卻光屁股。或許現代人很難理解這麼冷的天,為什麼這兩個孩童卻赤裸下身,其實在清朝末年,很多窮苦人家連衣服都穿不起。
墻邊休息的女乞丐
這名女乞丐正在靠在一個土墻邊休息,她連一件像樣的上衣都沒有,只能用一塊破布來遮蓋住自己的上半身。
挑著貨物的童工
這是一名童工,他正在挑著一旦貨物,赤著腳經過一家商鋪門前。看年齡也就十五六歲,這個年紀本應該是在學校里讀書,卻因為家境貧寒不得不出門打工補貼家用,可惜在當時可沒有九年義務教育。
生活在貧民窟的窮人
這些是生活在貧民窟的窮人,圖中都是女性,因為男性都到碼頭或者車站當苦力去了,只剩下這些婦女在家中干些家務。他們居住的房屋多為用木板搭建,這種居住環境很不安全,只要一著火,再刮起風,必將引起嚴重的火災。
在墻邊曬太陽的乞丐
清朝末年,由于西方列強的侵略,清政府不僅賠償了大量的土地,同時還支付了巨額的賠款。而這些賠款,最終都會轉嫁到清朝的老百姓身上。沉重的賦稅和頻發的天災,讓很多老百姓不得不走上乞討之路。
圖中是四個乞丐在靠在墻邊曬太陽,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們身后的墻上寫著這樣一行字「出門見天下太平」。
住在草棚里的麻風病人
這名麻風病人因為疾病而失去了雙腳,他的家人也都死于麻風病,只剩下他一個人孤苦伶仃。因為麻風病有傳染性,他被村民趕到野外,這個四面透風的草棚,就是他的「家」了,看了實在讓人心酸不已。
兩個苦力用土法治療疾病
清末的窮苦人為了盡量減少花銷,有點小病小災的話,一般也就不會去看大夫,都是用民間的土法來治療疾病和緩解病痛,這種土法能有多少療效是很難說的。大多人都會小病扛著,大病才去求醫。
蹲在筐子里的乞丐
這個乞丐的衣服早已殘破不堪,肩上還披著一塊破爛的麻布,他腳下的筐子和手里拿的水壺可能就是他僅有的家當了。
坐在門外的一戶人家
這戶人家在清朝末年的老百姓里算是生活比較不錯的了,雖然他們穿的衣服比較破舊,但是起碼他們身后的房子比起草棚要好太多。
背著傢俱的背夫
一名背夫背著一戶人家的傢俱,這些傢俱目測足有3米高。清朝的傢俱多為實木打造,沉得要命,這名背夫可能是是在走不動了,于是就在路邊休息片刻,掙點辛苦錢真的很不容易。
跪地乞討的老婦
這名老婦并不是真正的乞丐,她是這個村莊的村民,由于沉重的賦稅和連年的天災,這個村莊的村民已經很久沒有吃過一頓飽飯。這名老婦當看到一群外來人來到村里,便拿著一個竹籃向這些外來人跪地祈求施舍點錢財和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