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清朝時期,慈禧太后可謂是一代天驕的風云人物。這位在歷史上排名僅次于武則天的唯二女權統治者,垂簾聽政,把持朝廷多年,幾尺高墻之內,攪得天下翻云覆雨。
本為秀女出身的慈禧,一路披荊斬棘,最終大獲全勝當上了太后。靠的是權官達貴的家世?亦或是傾國傾城的
絕色?看到慈禧晚年的照片,世人都說慈禧丑,清朝外國人卻說:太后娘娘是皇城第一美人。
慈禧長相究竟如何一直為世人爭論不休,慈禧到底是美是丑?
入宮選秀,一路高升
咸豐二年二月十一日,年僅十七歲的葉赫那拉•杏貞選秀入宮,選秀之日眾多女子爭相竟美,慈禧本家世平平,只這一日,慈禧便順利通過選秀,進宮為妃。據史料載:「葉赫那拉•杏貞,長相端莊,秀麗如蘭,賜封為蘭貴人。」
華絕代之佳人,唯其百人之中脫穎而出。由此可見,慈禧的容貌在當時是極為出色的。
若不是傾城的容貌,這平平無奇的家世對前朝實在無所助益。否則慈禧又怎當得上此貴人稱號呢?
僅僅五年,慈禧便一路高升,直至貴妃,可見慈禧的姿色在當時來說甚為出眾,因此便頗得咸豐皇帝寵愛。
據當年宮中的婢女回憶慈禧時曾言:「娘娘麗質天成,艷壓群芳,極為得寵,宮中無人能出其右者」。由此可見,
慈禧在當時的美貌算得上是絕代佳人了,才得以在咸豐皇帝身邊承寵多年。
慈禧曾言:「宮人皆以我為美之典范。」慈禧對于自己的美貌亦頗為自信。宮中家世顯赫佼佼者眾多,眾多妃嬪之中,唯有慈禧一人極盡寵愛,脫穎而出。據《清史》記載:慈禧入宮之時本是人微言輕貴人之位,僅僅五年之內,便是僅次于皇后之下貴妃之位。
本是家世平凡一介女流,慈禧硬是憑借著自己的美貌及一些過人的手段,一路披荊斬棘,最終當上了大清國的太后。不得不說,
慈禧除了善于利用自己的姿色之外,還是頗有野心和手段的。足智多謀之計策,艷若桃李之美色,助得慈禧步步登高,終得償所愿。
德齡公主:「無人能及她半分」
慈禧生前最喜愛的便是德齡公主。德齡公主年少時曾至西洋留學,見識極為廣泛。慈禧太后晚年時期,多是由德齡公主陪伴身側。
據德齡公主回憶慈禧時曾說道:「太后娘娘雖已至晚年,但她臉上卻風采依舊,依然每日神采奕奕,她身上的氣質無人能及她半分。在她年輕的時候,實在是個國色天香的絕美女子,因此在皇帝身邊得寵多年,宮中眾多佳麗中她的美貌也是極為突出的。」
德齡公主對慈禧容貌的評價極高,由此可見慈禧確實是難得一見的美人了。在三千佳麗的后宮之中,多年以來慈禧依舊得萬分榮耀。多年期間,亦唯有慈禧一人為皇帝誕下皇子,可見其傾城之姿頗得皇帝喜愛。
在皇帝眼中,慈禧便是風華無二的美人。
代后世:「言過于實,奇丑無比」
清代晚年時期,西洋照相機傳入中國,因此慈禧晚年的容貌才得以攝影保存下來,后人得以瞻仰她的風采。當時的相機技術遠不如當今先進清晰,照片皆為黑白底色,亦無半分修飾,卻依舊可見慈禧長相端正,杏眼桃腮,在當代來說已是風姿綽約了。
不少國人卻認為慈禧「言過于實,奇丑無比」。 只能說每個年代個人的審美觀念不同罷了。或許是古今之際審美不盡相同,亦或是由于世人對其禍國殃民的偏見罷了。流傳下來的照片皆是慈禧老年時期所照,
若要看她年輕時的美貌如何,只能看她曾經的畫像了。
外國人卡爾:她是皇城第一美人
在國人眼中,慈禧驕奢淫逸,丑陋不堪。
在外國人眼中,慈禧儼然是位成功美貌的女性典范。
清光緒十三年,一國外女性友人卡爾奉命進宮為慈禧畫像。據卡爾書籍中的回憶里談到慈禧:「自一進宮,我便被慈禧太后那一身無與倫比的氣質吸引了。我靜靜地看了她好久,我從未見過如此氣質而堅強的女性,我一點都不相信她今年已快六十多歲的年紀,慈禧太后當得上皇城第一美人。」
國人認為慈禧是個丑女,
外國友人與德齡公主對其容貌卻極為肯定,不可否認在清朝年代,慈禧的美色亦算得上一等一的精致了。直至晚年時期,慈禧的氣質與風采絲毫不遜于青年時半分。
慈禧生[性.愛]美,晚年時期更是極盡精致與講究。慈禧不喜熏香,為使空氣潔凈,宮中一年四季皆以新鮮水果置于各個角落,每年光這熏香的水果便要幾十萬斤。慈禧的胭脂水粉等精致之物,經由宮女精挑細選,層層精細工序之后方可使用。「老太后對于這些是非常講究的,絲毫馬虎不得。」
因其注重保養,晚年時期容貌依舊嬌媚萬分。德齡公主與卡爾皆認為慈禧「直至晚年卻依舊容貌
昳麗」。國人都說慈禧丑,清朝時外國人卻稱慈禧為大美人,這只是時代審美的差異罷了。
強勢其一生,深宮其婦人
望其一生,
慈禧靠著她姣好的容顏與姿色,成就了她的野心和名聲。世人對她的評價大多不善甚至深痛惡覺。慈禧統治清朝多年,背地里卻只是她一人的孤單與寂寥罷了。
這位在歷史上排名僅次于武則天的唯二女權統治者,垂簾聽政長達四十六年,玩弄權術,在這富麗堂皇的深宮內苑,幾度云卷云舒,幾度跌宕起伏,歷盡其輝煌而又傳奇的一生。
慈禧早年喪夫,無他人可依靠傍身。懦弱的侄子不堪大用,外國列強虎視眈眈。慈禧雖一介女流,卻憑一己之力支撐著這個搖搖欲墜的清廷江山幾十年。
世人對于慈禧大多是恨之入骨。晚清覆滅是歷史必然,或許正是因此緣由才掩蓋了其功德之長吧。在筆者看來,慈禧也是一位痛失丈夫,生活在深宮內苑里的悲慘女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