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老照片:貝子博倫穿蟒袍出席世博會,身材瘦弱的皇宮內廷侍衛

貝子博倫穿蟒袍出席世博會

1904年,貝子溥倫率清帝國代表團出席美國圣路易斯世界博覽會。圖為穿著蟒袍的貝子博倫,戴著眼鏡、文質彬彬,在世博會上與洋人侃侃而談。

上門修腳的修腳匠

北京一個弄堂里,一個男子坐在門前的台階上讓修腳匠給他修腳。身后一個抽著旱煙的老者趴在門框上好奇地看著。

天足的女子

這名女子罕見的是個天足,在一個以小腳為美的時代,女人留著天足可以說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在站籠里接受懲罰的犯人

站籠——明清時期常用的木制刑具之一,明朝正德年間由宦官劉瑾所創設。犯人囚立在籠中,頭上套著枷板無法自由動彈,往往在籠中站個兩三天犯人就會昏迷致死;或者將站籠墊腳的木板抽走,囚犯的頭就會吊在枷板上窒息而死。

穿著草鞋的綠營兵

兩名戴著草帽的綠營兵站在一處宅院的門口,他們都穿著草鞋。這種草鞋如果是老百姓在穿還說得過去,一個國家的武裝力量卻穿著草鞋,這個國家的國防能力可想而知。

綠(lù)營——清初由漢兵編成的分駐在地方的武裝力量,以綠旗為標志,稱為綠營,又稱綠旗兵。綠營士兵為世兵制,父死則子繼。

兩個男子在拍照

兩個男子在戶外拍照,被拍者坐在凳子上,雙手交叉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清末拍照也算是一件比較奢侈的行為,這名被拍的男子非富即貴。

谷風機

谷風機是稻谷雜質分離的必備工具,它會將輕的草屑、癟粒、秕谷等吹出去,留下顆粒飽滿的谷粒。清朝時期(包括到了現代)家家戶戶都會湊錢購買一台谷風機, 條件不好的家庭在農忙時也會租用一台。

容閎與外國友人下國際象棋

容閎是中國近代史上首位留學美國的學生,他也是第一個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圖為容閎在國內與一名外國友人下國際象棋,兩人下的很是認真。

戴枷鎖的男子

兩名戴著連體枷鎖的男子站在墻邊,其實這兩名男子并不是囚犯,而是照相館為了拍攝需要,讓兩名平民打扮成囚犯的樣子戴著枷鎖來拍照。

身材瘦弱的皇宮內廷侍衛

圖中四人是皇宮中的內廷侍衛,內廷侍衛直接保護皇帝的安全,被譽為「皇室親軍」,內廷侍衛只會在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中選拔,其忠誠度非常可靠。不過圖中這四名內廷侍衛并沒有給人一種膀大腰圓、兇神惡煞的樣子,相關他們的面容清秀,身材也有點瘦弱。

榮壽固倫公主

榮壽固倫公主(1854年-1924年),是清朝的最后一位公主,恭親王奕訢的長女。

榮壽固倫公主12歲出嫁,五年后額駙志端就因病去世。此時的榮壽固倫公主才17歲就做了寡婦,這五年也沒有生兒育女。從此榮壽公主一生守寡,再未結婚。

同文館上學的張德彝

張德彝(1847年--1918年),又名張德明,字在初,祖籍盛京鐵嶺(今遼寧鐵嶺)。張德彝一生中出國八次,在國外度過了二十七個年頭。

圖為張德彝在同文館上學期間,在書桌上寫信的場景,此時的張德彝才15歲。

人們見面打招呼用拱手禮

圖為清末漢族人使用的拱手作揖禮,是民間常用的拱手禮,為日常平輩之間的相見禮,送別禮等。

李善蘭和他的學生合影

李善蘭,浙江海寧人,生于1811年1月22日,逝世于1882年12月9日。李善蘭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力學家和植物學家。

1868年,李善蘭被薦任北京同文館天文算學總教習,圖為1871年李善蘭在北京同文館和他的學生合影。

用戶評論

2023/3/27 15: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