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上色老照片:滿族少女一臉嬌羞,紈绔子弟在酒桌上玩行酒令

導語:近年來,清朝的古裝劇拍一部火一部,尤其是《甄嬛傳》,還衍生了許多甄學家拿著放大鏡在推敲劇中的細枝末節。在古裝劇中,人們往往看到了光鮮靚麗, 但是我們通過一些老照片發現并非如此。 影視作品在創作中也許脫離了實際,但歷史的老照片卻不會騙人 ,隨著這些老照片,我們或許能探索更多在那個年代的普通生活。

1839年,照相機在法國誕生了,此時的清朝還在閉關鎖國,對外界的事物一無所知,沒有趕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浪潮,隨后便被列強的大炮轟開了大門。隨后的《南京條約》被迫打開了貿易市場,大量的洋人也進入中國傳教,做生意, 照相機也來到了中國。 只不過愚昧的晚清人民,認為照相機就是照妖鏡 會將人們的靈魂收走

實際上歷史的老照片有不少,但那個年代的照相機只有黑白的。因此, 我們看到那些老照片都比較壓抑和模糊。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圖片處理手段也越來越先進。于是有些朋友 用修圖的手段來給這些歷史的老照片做圖片上色。 雖然做不到百分百還原,但這些修復的照片卻給我們不一樣的視覺感官。

一、 嬌羞的少女

看這名少女的穿著打扮是標準滿族貴族家的千金 ,在晚清的年代,拍照的花費很高,窮苦人家是拍不起的,這種寫真式的獨立照,必定是一戶大戶人家邀請攝影師上門拍攝。封建時代的女子不能獨自出門,對舉止行為有著嚴格的規定, 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能讓女子獨自拍照, 可見這個家庭不僅經濟實力雄厚, 思想上也特別開明。

照片上的少女衣著首飾也很講究,雖然不算珠光寶氣,但搭配得很自然,很和諧。 她安靜地端坐在椅子上,落落大方的神態,搭配著嬌羞的眼神,一副大家閨秀的模樣。 雖然在很多人眼里,這名女子似乎并不符合現代的「網紅」審美,但她恬淡的氣韻和穩重的姿態都能表達當時大家閨秀的要求。

二、 紈绔子弟行酒令

與端莊嬌羞的少女不同,這是由7名年輕的男子圍坐在酒桌上拍的照片。古代封建社會是男權社會,男子在家庭的地位比較高。這張照片上 ,這些男子衣著光鮮,看起來個個神采奕奕, 每個人都興高采烈地在酒桌上高談論闊。

行酒令在封建時代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酒桌文化, 從這張照片里我們可以看出,封建文化雖然有很多糟粕,但也有比現代文化更有趣的東西。照片上的公子哥們神情很放松,雖然說紈绔子弟有些牽強,或許里面也有才貌雙全的人。

但是從他們的神態里可以發現, 他們至少都是出自富貴之家 ,如果是窮苦人家他們的神情斷然不會如此,也沒有閑心聚在一起喝酒, 在那個餓死人的年代,大多數窮苦的人都在街頭刨食 ,哪能有如此輕松的心態上酒桌行酒令呢?

在老照片中,我們可以讀懂當時的歷史背景。晚清的 貧富差距巨大 ,可以說是天壤之別,有錢的人家里傭人一大幫,他們可以十指不沾陽春水。 窮苦人家,衣衫襤褸在街頭刨食或者乞討。 這兩類人群的神態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這些上色的老照片, 帶我們穿越了時空,看起來故事感滿滿。

這些老照片里,我們似乎淡忘了那段痛苦的歷史,只是真實的歷史確是暗潮洶涌,遍地焦土, 大多數底層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清政府的軟弱和腐朽讓人痛心不已,不僅如此,他們的強硬都是對待底層人民的, 他們壓榨老百姓,提高稅收 ,迫害有覺悟的民眾,這些行為實際上都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

在部分的老照片里,我們也能看到其中的欣欣向榮,只不過這些衣著光鮮, 表情輕松的富家千金公子哥是無法代表當時社會的真正狀態的。 這些在云端的人,當然不用為生活發愁,他們能盡情地過自己的生活。而底層的人民,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勞動,搖尾乞憐才能生存下去, 他們的目的就是活著,而并非生活。

總結:看了這些老照片,我們應該清醒的意識到,我們應該在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 那段灰暗的歷史無疑是我們心中巨大的悲痛 ,我們要明白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肩負肩頭的責任, 不斷努力奮斗,才能讓我們的民族屹立不倒。

用戶評論

2023/4/1 16: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