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趣闻历史
史料记载
野史分享
    
富察皇后、如懿皇后、令妃娘娘,真實的后宮什麼樣子的?要從一幅畫說起
2023/03/25

2020年9月,熱播劇《延禧攻略》、《如懿傳》在不到24小時內接連下架,由此,曾經喧囂了很長時間的清宮宮斗劇在極短的時間內偃旗息鼓。官方并未給出下架這些講述后宮嬪妃勾心斗角作品的原因,坊間倒是熱鬧了一段,給出了各種猜測:比如劇集太長,隨便一弄就是七八十集;比如周迅、霍建華等大咖們輕易地憑一部劇斬獲1.5億的銀子;比如宣揚奢華,引導不正確的價值取向,富察皇后、高貴妃等后宮嬪妃們的戲服動不動就幾十萬元。等等,等等......

縱觀各種猜測,有一個共同的原因是, 這些宮斗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篡改歷史這種打著正劇的旗號賺足了流量的宮斗戲,從小的方面說會影響人們對真實歷史的認知,往大了說,隨意篡改歷史就是對歷史的不尊重,是對民族文化的一種沖擊。

近一段時間,把《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等找出來看了看,因為劇集太長,占用時間太多,導致最近的文章更得慢了許多。

既然看了流量劇,那就寫一寫真實的乾隆后宮。

乾隆皇帝的后妃們生得好看嗎?她們有什麼故事?從一幅畫說起

清朝后宮的女人如同前朝的大臣一般也是有」品級「的,最尊貴的自然是皇太后。滿清入關后學習儒家,以孝道治天下,作為皇帝的老娘,那地位甚至比皇帝還高。

原本友情演出太后準備玩一把的宋春麗,竟然被配角的十幾套演出服給驚到了

古代中國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妾們生的孩子名義上都屬于正妻的孩子。在皇宮中,皇后自然是正妻,皇帝駕崩了,皇后就升級當了皇太后。如果新皇帝是太后親生,那自然沒什麼問題。但如果新皇帝的親娘是妃嬪,也就是民間的妾,這個兒子就要為自己的娘親討回公道,怎麼也要把自己的親娘升一升,給個太后當當。古代,因為宮里有兩位太后,鬧出過不少事情。比較著名的如宋仁宗,老太后死后他竟然想恩將仇報,想把老太后的名號去了,他就沒想想如果沒有老太后,他也當不上皇帝。所幸他的親娘還是不錯的,雖然當妃嬪時飽受皇后的欺負,但她還是及時站出來制止了自己兒子的胡鬧。

清朝時如果出現了兩位皇太后, 原來的皇后被尊為」母后皇太后「,地位要高于皇帝親娘的」圣母皇太后」。同治皇帝時,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慈安太后的地位就要高于慈禧太后。不過,厲害的慈禧不需要自己兒子動手,反正慈安太后突然暴病而亡。

《甄嬛傳》播出的早,有幸未被封殺

《如懿傳》、《延禧攻略》中的太后就是甄嬛,雖然民間有很多傳說,但她還是當上了集母后及圣母為一身的皇太后。至于 雍正帝的皇后烏拉那拉氏(孝敬憲皇后)為何沒當上太后,那是因為她在雍正九年就去世了。之后,雍正帝再未立后。 鈕鈷祿氏是乾隆的生母or養母,雍正朝她只到了皇貴妃,乾隆登基后,為了給生母or養母確立正統名分,便為鈕鈷祿氏加封為孝圣憲皇后,相當于給自己的爹硬娶了一位正妻,而且雍正帝還沒法反對。可見,《甄嬛傳》也是在篡改歷史。

兩部劇中美女如云,再配上絕美的華服,甚是好看,這從兩部劇的劇照就能看出來。

自從照相技術傳入中國,清朝的后宮拍了不少照片,以致于很多人顛覆了認知,感嘆清朝后宮無美人!其實這是錯誤的!由于慈禧的私心,她給光緒帝選的隆裕皇后(慈禧的侄女)、瑾妃確實不漂亮,但是隆裕太后在辛亥革命后毅然決定清帝退位,避免了全國的內戰和百姓遭受刀兵之苦,功莫大焉。而瑾妃管理后宮,每一筆賬記得清清楚楚,文字書法寫得的確漂亮。不可否認的是, 光緒的珍妃長得漂亮,而沒了慈禧的掣肘,溥儀的皇后婉容和妃子文秀也都是美人。

甄嬛做不到慈禧那樣,乾隆也是強勢皇帝,而且那時又是清朝鼎盛時期,皇帝的后宮嬪妃自然讓人看花了眼。那麼,乾隆的后宮妃嬪們到底長什麼樣呢?

沒有照片,沒有影像資料,乾隆和他的女人們的模樣我們只能從歷史肖像畫去推估。作為參考的肖像畫始終不是照片,而古代人跟現代人無論在審美觀,或是美顏技巧上,都實在有著一段距離,而且 宮廷畫師也必然會給主子修飾美化。但不管怎麼說,肖像畫上的人物還是要與本尊比較像才行,否則畫師不僅拿不到賞錢,甚至可能發配寧古塔。

郎世寧,1688年7月19日出生于意大利米蘭,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Giuseppe Castiglione),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宮廷畫家。郎世寧在清宮廷內為皇帝畫了多幅表現當時重大事件的歷史畫,以及眾多的人物肖像、走獸、花鳥畫作品,還將歐洲的 焦點透視畫法介紹到中國,協助中國學者年希堯完成了敘述這一畫法的著作《視學》,成為當時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郎世寧來華五十余年,在繪畫和建筑上,窮畢生之精力,對促進東西方藝術交流作出了一定的貢獻。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郎世寧在北京病逝,終年78歲。存世作品有《嵩獻英芝圖》、《郊原牧馬圖》、《哨鹿圖》、《乾隆皇帝大閱圖》、《平安春信圖》、《聚瑞圖》等。

乾隆朝有一幅重要的畫作,名為《心寫治平圖》,該畫也被稱為 《乾隆帝后妃嬪圖卷》。這幅長卷描繪的是乾隆帝和他的一些主要后妃,創作這幅長卷的人是清朝著名宮廷畫師郎世寧和他的弟子,最后三位(惇妃、順妃、循嬪)的畫像是宮廷畫師后加的。《心寫治平圖》原藏于圓明園,現藏于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這幅畫為絹本,設色,縱52.9厘米,橫688.3厘米。里面是乾隆皇帝和他的12位地位較高的后妃。近7米長的畫卷屬實無法整幅展現。這幅 《乾隆帝后妃嬪圖卷》由右向左依次呈現了乾隆皇帝、皇后以及十一位妃嬪(貴妃、純妃、嘉妃、令妃、舒妃、慶嬪、穎嬪、忻嬪、惇妃、順妃、循嬪)

皇帝就不評論了,我們著重談談女人。從后妃們的肖像中,我們可以窺見乾隆對女人的喜好,也可以對清代的流行風尚略知一二:

1、無論皇后、妃嬪,幾乎 清一色的又細又彎的柳葉眉,這是清代女性的傳統妝容,以突顯女性的優雅美態。

2、后妃們的 「絳唇妝」于清代非常流行,近些年來韓國流行又在神州風靡的 「咬唇妝」,說到底其實就是抄襲清代的「絳唇妝」。這種裝扮,上唇僅呈現淡淡的顏色,或只涂內側唇色,下唇也只畫上一半色調,令雙唇看上去更似「櫻桃小口」。

3、把肖像畫放大了看,后妃們還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 耳朵上都有三只耳環。這是滿族的習俗。女兒自出生后就要在每邊耳珠穿三個耳孔,并戴上三只耳環,為 「一耳三鉗」,即兩只耳合共有六個耳洞。

富貴人家的女子會用金、銀、翡翠、玉為耳環,或在每個耳環串兩顆珍珠,而窮家女子則只會用銅圈替代。

這一個細節方面,《延禧攻略》無疑做了功課,而《如懿傳》則不夠嚴謹。這也難怪,兩部戲投資均是三個多億,但是后者的大牌多且大,演員酬勞高達1.5億,而前者沒請那麼多大牌,酬勞只有3千萬,自然能把多出來的錢用在服裝道具上,打扮得美輪美奐。其結果就體現在熱度和收視率上。

沒出現在《心寫治平圖》上的那拉皇后,也就是《如懿傳》中周迅演的如懿皇后

如果你仔細觀看這幅畫作,在羨慕乾隆的艷福的同時,一定會有一個驚人發現: 皇后和妃嬪們雖然很漂亮,但卻都長得很相似,于是,你不禁會說「看來乾隆喜歡同一個系列的女人,他就好這一口!」在這一方面,兩部電視劇為皇帝補上了缺憾,給他安排了各種風格的美女。

估計天天面對的幾乎是一個模子里出來的美人,長此以往,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這也難怪乾隆爺喜歡到處跑,沒事就下個江南,讓民間也流傳出許多故事。

廿載同心成逝水,兩眶血淚灑東風。讓乾隆思念不已的富察皇后真的有那麼好嗎

這副畫創作時間跨度達四十余年,乾隆與富察皇后的畫像出自郎世寧之手,這是確定無疑的。最后的三位嬪妃的畫像出自宮廷畫師,這也基本可以確定,中間的幾位也許是郎世寧所畫,也許是與他的弟子共同創作。

畫卷中,年輕的乾隆頭戴冬季服冠,紅纓頂,海龍皮帽,冠頂銜大珍珠一顆;身著明黃色龍袍,領袖邊供為石青緞繡五彩云金龍,加海龍皮領。眉清目秀,神采奕奕。 畫像旁用正楷書寫「乾隆元年八月吉日」,表明了作畫時間即公元1736年。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出生于雍親王府。清世宗雍正皇帝第四子,母孝圣憲皇后鈕祜祿氏。弘歷自小受祖父康熙皇帝的鐘愛,養于宮中。 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即密建其為皇儲,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為和碩寶親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孝賢純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4月8日),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大學士傅恒之姊。雍正五年(1727年),高宗為皇子時,世宗冊封為嫡福晉,時年16歲(虛歲)。雍正六年(1728年),生弘歷長女。雍正八年(1730年),生 次子永璉。雍正九年(1731年),生弘歷第三女。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己丑(即雍正帝去世當日),奉懿旨冊為皇后。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四,行皇后冊封禮。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初八,生皇七子永琮。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與乾隆帝東巡山東,三月二十一日病逝于山東德州船上,年僅36歲。

富察皇后崩后,高宗極悲哀,命兼程還京師,殯于長春宮,服縞素12日。特旨賜謚為孝賢皇后,著《述悲賦》與詩,以表對皇后早逝的哀憾與追懷。乾隆十七年(1752年),葬入預為乾隆帝所建之裕陵。嘉慶四年(1799年)與乾隆合葬裕陵。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謚,全謚為「 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圣純皇后」。

從史書記載以及乾隆的表現看,乾隆對富察皇后的感情很深。 《延禧攻略》中她是位好皇后,《如懿傳》中她被刻畫為表面賢淑背后暗藏心機的壞皇后。

《后妃傳》中自然都是撿好了說,其實僅能作為參考。紫禁城宮禁森嚴,對于后妃的判斷,不像前朝的大臣那樣我們既可以通過史書記載也可以通過大臣們所作所為得出綜合判斷。 宮斗劇中妃嬪們勾心斗角,其中最主要的兩條主線一是爭寵,二是陷害對手。這里面少不了的道具是麝香、朱砂之類。雖然這些都是民間傳說或者編劇們的腦洞大開,但似乎也可從真實的歷史中窺見一絲真相。

清朝后宮中的位份從高到低為:皇后,皇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根據史書記載,乾隆擁有的有「品級」的嬪妃共43位。除了這些有位份的,其他那些承一夕或數夕雨露的,只要沒給晉封,也只能當「官女子」。這些「官女子」還有那些在外游歷時寵幸卻沒給位份的到底有多少,估計乾隆自己也說不清。

一個容易讓人忽視的現象是,乾隆皇帝有那麼多女人,但懷孕生產的只有10人。這10位女人給乾隆帝生了17位皇子10位公主。那麼, 其他的那些女人呢,漫長的歲月中她們難道在劃水?

乾隆的女人中有三位富察氏,名聲最響的就是富察皇后。也許富察氏一族對皇后之位的執念,在嘉慶年間他們又往皇宮送去了一位小姑娘富察氏。這位富察氏的曾祖父是康熙、雍正時期的重臣馬齊,而馬齊又是富察皇后的大伯,所以從輩分上說富察皇后是這位妙齡少女的姑奶奶。

讓富察家族始料不及的是,這位富察氏沒能嫁給嘉慶皇帝,卻被這位孝順的皇帝送給了他的老爹。太上皇也許也是出于對富察氏的執念,將這位少女納為晉妃。一年后,太上皇駕崩,這位 晉妃只好在皇宮中待著,歷經三朝而逝,成為乾隆后宮中最后一位去世的妃嬪。

由于入宮太晚,晉妃也就未能登上 《乾隆帝后妃嬪圖卷》。嘉慶二年的時候, 壽貴人和晉妃富察氏一樣被88歲的乾隆所納,也是位小姑娘。由于她的家族沒那麼大的背景,所以只被封為了貴人。在嘉慶十四年去世。正因為這兩位是嘉慶年間才被納入太上皇的后宮,因而在統計乾隆后宮嬪妃時就有了41人和43人的說法。反正都有一定道理。

注意看一下上面的乾隆后宮子女圖, 皇長子永璜的母親為哲憫皇貴妃這位皇貴妃去世后兩個月乾隆方才登基繼位,她的皇貴妃封號也是去世十年后追封,因而,她沒能列入后妃畫卷亦屬正常。

哲憫皇貴妃也是富察氏,只不過她與另外兩位富察氏并不同支,她出身于 正黃旗包衣管下,名為噶哈里富察氏,而皇后富察氏則是滿洲鑲黃旗人,名為沙濟富察氏。

包衣一詞最早見于《滿洲實錄》,系女真部族的下層成員、統治家族收養、接納的非血緣關系的家族、氏族成員和部分外戚族眾等。 他們與統治家族結成的特殊關系,使得他們成為了最獲信賴,也是最忠誠的家臣、家仆、得力助手。

八旗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早先的上三旗是鑲黃、正黃、正藍。多爾袞攝政后,將正藍旗踢出,把自己領的正白旗抬入上三旗。以后終清一朝,上三旗未再變更。

上三旗包衣有自己的戶籍,屬于正戶,其地位屬于正身旗人之列。他們直接隸屬于皇帝,屬于「皇帝的家仆」。由他們所組成的服務于皇室的機構——內務府,平衡了宦官在宮內的權力,降低了宦官專權的可能性。包衣的奴仆身份僅僅與皇室、宗室王公而言,在社會上則基本與八旗中的一般旗人處于同一等級。

雖然如此,但是在后宮選秀女時,包衣出身與旗人出身還是有所差別。八旗選秀女,三年一選,戶部主持,可備皇后妃嬪之選,或者賜婚近支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選一次,由內務府主持,雖然有一些經過各種努力最終成為妃嬪,但是承擔后宮雜役的,都是內務府包衣之女。

看到這就明白了, 同樣是富察氏,哲憫皇貴妃的出身背景與富察皇后差得不是一星半點。但是,噶哈里富察氏卻搶得了讓所有女人羨慕嫉妒恨的兩項第一。

1725年,參加選秀的噶哈里富察氏被雍正帝選中,作為皇子弘歷的「 試婚格格」送入府中,那一年,弘歷只是位15歲的少年。猜想,噶哈里富察氏的年齡應該比弘歷大,是她親身傳授弘歷男女知識,成為未來的乾隆皇帝生命中的第一位女人。

1727年,沙濟富察氏嫁給弘歷為嫡福晉,第二年生了位女兒,但夭折,而 富察格格也在這一年給乾隆生下了第一個兒子——皇長子永璜。

靠著這兩項第一使得她死后先是被追封貴妃,后再追封為皇貴妃,并入葬裕陵。 乾隆帝那麼多女人,能做到與乾隆 生同衾,死同穴的僅五位,分別是富察皇后、令懿皇貴妃魏佳氏、慧賢皇貴妃高佳氏、淑嘉皇貴妃金佳氏,還有就是這位哲憫皇貴妃。可見在乾隆的心中是放不下自己的第一位女人,放不下給自己生了長子的富察格格。

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寫了很多詩紀念,有人認為, 他其實是一同紀念自己生命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兩位富察氏,但卻被人誤以為只是在紀念自己的結發妻子。

這里要指出《如懿傳》里三個很明顯的歷史錯誤:

其一,雍正的皇后是烏拉那拉氏,她的父親是內大臣費揚古。要注意的是,內大臣烏拉那拉. 費揚古雖然官居一品,但與康熙朝的名將費揚古不是一個人。那位殲滅了葛爾丹主力的費揚古是順治寵妃董鄂妃的弟弟。所以,兩位費揚古根本是兩個家族。而《如懿傳》中的繼后,在不同史籍中記載不同,有烏拉那拉氏一說,也有輝發那拉氏一說。而且,就算是烏拉那拉,也與雍正皇后烏拉那拉母家關系不密切,屬于旁支的遠房侄女。至于如果是輝發那拉,那就更沒一點關系了。所以為了嚴謹,一般稱乾隆的繼后為那拉氏。

不過,《如懿傳》中有一點說的沒錯,烏拉那拉氏確實與皇后很有緣。除了雍正帝的皇后,最早的努爾哈赤的大妃,有著滿洲第二美女稱號的多巴亥也是烏拉那拉氏。不幸的是,努爾哈赤駕崩后,多巴亥所生的三個孩子還年幼。皇太極趕去,用各種方法逼多巴亥殉葬,從而取得大汗位。另外,烏拉那拉.多巴亥的兒子中,有一位名叫多爾袞。

其二,劇中為了突出乾隆與如懿皇后之間的情感,特意安排了弘歷結婚時(此時他只是皇子還不是寶親王,劇中這個小錯就算了)只是與嫡福晉行了禮,但是 當晚什麼都沒干,特意把第一次留到第二天晚上給了側福晉周迅(即後來的繼后那拉氏)。這如果是愛情劇倒是挺煽情的橋段,但在歷史劇中就太不嚴肅了,要知道,側福晉是直到幾年后方才嫁入王府的。

其三,在富察皇后的葬禮上,皇長子永璜因受了嘉貴妃金氏的挑撥,認為自己的生母為嫡福晉所害,導致生自己的親妹妹時難產而死,從而在皇后葬禮上表現得一點不悲傷,被乾隆斥罵,失去了競爭太子資格,不久抑郁而終。其實,永璜的親妹妹出生不久就夭折,而他的親娘則是五年后方才離世。

不過皇長子永璜在富察皇后的葬禮上的表現確實不恭,畢竟去世的不是自己親娘。但是,永璜這時已經21歲,是成年人了,他的行為只能 說明他的情商堪憂——哪怕擠不出眼淚也該干嚎幾聲。

富察從1735年至1748年當了13年皇后,只活了36歲,但她的生育年齡周期高達20年。而 在她當嫡福晉、當皇后的這些年,除了試婚的富察格格外,僅有嘉嬪和純嬪以及生了乾隆最出色的兒子五阿哥的愉貴人得以鉆了空子懷孕生子產女。

在潛邸時王府就有9位女人,除了嫡福晉富察外,還有側福晉那拉氏,其他的格格中,只有格格高氏被雍正破格封為側福晉。乾隆登基后,后宮的妃嬪更是增加了許多。但是令人疑惑的是,正當二三十歲身強力壯的乾隆,竟然只給五個女人播下了龍種。 誰還沒年輕過,年輕人面對那麼多美嬌娘,怎能不廣播雨露!同樣的地塊,都播了種子,打不出糧食,你總不能懷疑是那些地不好吧。

清宮中確實有在侍寢后,太監請示皇上「留不留」的傳說,如果圣旨是不留,那麼用根細細的小草就能完事交差。就算這種傳說是真,可那也是對承接一夕雨露的宮女或者是低位的答應、常在。 富察當嫡福晉、皇后時,其下是以潛邸時的兩位側福晉,入宮后的高貴妃、淑妃地位為尊,「不留」的圣旨是怎麼也不會落到這兩人的頭上。然而,這兩位年輕女性楞是十幾年肚子沒一點兒動靜,更別提其他低位的嬪、貴人、常在、答應了。

周潔飾演的富察皇后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富察皇后給人的印象又是端莊、賢淑,這也難怪《如懿傳》中把富察皇后塑造為表面裝樣子,背后下刀子的狠角色。

最悲情的皇后和最令人心疼的皇子,以及最優秀的阿哥

下面的 《心寫治平圖》(局部)請橫屏觀看。 「心寫治平」出自《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請注意畫作中 貴妃畫像的左側,以及令妃畫像的左側,都有明顯拼接痕跡

乾隆帝的19位高階嬪妃(妃和妃以上)中有11位嬪妃被錄入《心寫治平圖》,其中順貴人是乾隆中晚期的妃嬪,時為順妃,后期不知何原因被降為貴人,但畫像仍然被保留了下來。 在貴妃及以上的13位嬪妃中,有4位嬪妃沒有錄入《心寫治平圖》,分別是繼后那拉氏、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愉貴妃珂里葉特氏和婉貴妃陳氏。

據后世考證發現,《心寫治平圖》在貴妃高氏和純妃蘇氏之間有裁剪后又拼接的痕跡,按照乾隆初期后妃地位,這里被裁去的是 嫻妃那拉氏(繼后)。她因斷發觸怒皇帝,一切史籍畫跡都被銷毀。 所以,繼后原本是被錄入了《心寫治平圖》的,只是後來裁去了。

《心寫治平圖》創作時間從乾隆元年至乾隆四十幾年,順妃、循嬪居位,這麼長的時間段, 各妃嬪封妃、封嬪時間各不相同,故而令妃和令妃之后的嬪妃基本都是單獨或者兩三人一同錄入,然后拼接到主圖上,這在令妃之后的畫卷上能明顯看出拼接痕跡。也就是說,在令妃(即衛嬿婉或魏瓔珞)畫像的前或后,原本有一幅乾隆最優秀的皇子永琪的娘親——愉妃的畫像其實也未可知。只是,後來被拿下來了。

書歸正傳,繼續看畫。

慧賢皇貴妃(?-1745年2月25日),高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原為鑲黃旗包衣),正一品大學士、河道總督高斌之女,乾隆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她就是兩部劇中很有戲份的 高貴妃

前面說過,上三旗包衣要選秀女入宮當差,作「承值侍應之人」。高貴妃的出身與給弘歷試婚的富察格格一樣都是包衣女子,地位都不高。她應該也是先當了秀女,之后再被雍正帝選為皇子弘歷的陪侍格格。雍正十二年(1734年)三月初一,雍正帝將高氏從使女中超拔為側福晉。也就是在這一年,未來的繼后那拉氏(如懿皇后)被雍正帝指婚為寶親王的側福晉。

和碩親王寶親王弘歷此時擁有一位嫡福晉、兩位側福晉、六位陪侍格格。雖然同為側福晉,但是出身是不一樣的。 那麼多格格,為何只有高氏被抬升為側福晉?乾隆繼位后,為何側福晉高氏封貴妃,而另一位出身高貴的側福晉那拉氏要位列低一等的妃位?其實,一切的緣由在于高氏她爹那時是位列一品的重臣。雍正、乾隆兩位皇帝這麼做,無非是為了鞏固皇權統治的需要。因為政治,包衣奴家出身的高氏在后宮收獲了紅利!

下面兩位高貴妃,誰更符合您心目中的高貴妃形象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初三,寶親王弘歷繼皇帝位,年號乾隆;同月乾隆帝將高氏母家由內務府包衣抬旗,入鑲黃旗;九月二十四日,晉封為貴妃。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四,行貴妃冊封禮。乾隆十年(1745年)元旦,貴妃舊疾復發;正月二十三日,晉封為皇貴妃;正月二十五日,薨逝;正月二十六日,乾隆帝親定皇貴妃謚號為「慧賢」。根據內務府《鴻稱通用》中記載,「慧賢」的「慧」字的滿文為「ulhisu」,意為「有悟性「、「靈慧」,「賢」字的滿文是「erdemungge」,意為「有德才的」。乾隆十年(1745年)至乾隆十七年(1752年),慧賢皇貴妃金棺暫安于靜安莊殯宮。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十七日,葬入清東陵之裕陵。

《甄嬛传》浣碧到底有多爱果郡王?爱屋及乌,保住了他三个孩子
2023/06/05
吳奇隆身材走樣,臉部圓潤認不出,竟被認成是保姆,網笑:難道是幸福肥
2023/06/05
劉備臨死前瘋狂暗示趙云,要小心提防此人,可惜趙云沒聽懂
2023/06/05
流浪狗拖着大肚腩看着像“小羊” ,幸得好心人救助,7天后大变样
2023/06/05
《爱情而已》幕后花絮曝光,吴磊床戏中害羞,屁股翘得太高了
2023/06/05
職場不成熟的4個表現,同事看透不說破,不懂會吃暗虧
2023/06/05
51岁吴奇隆中年发福,近照炸出双下巴,“小虎队”三人颜值全崩了_网友_显得_身材
2023/06/05
小時候「一哭就抱」的孩子,長大后有4種能力超出想象
2023/06/05
大眾帕薩特同級,新一代斯柯達速派轎車版諜照曝光,將于秋季亮相
2023/06/05
快把白醋倒進下水道,真是厲害,搞定了家裡的大難題,太實用了
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