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愛新覺羅·溥儀宣布退位,這標志著統治了將近300年的大清朝走向了覆滅。眾所周知,無論哪個朝代,皇帝生活的皇宮都巨大無比,皇宮里面的宮女,太監,侍衛居多,那麼皇帝都退位了,這些下人也就沒有用處了,但是曾經在宮里面有一角色很重要,那就是 大內侍衛。
我們有去過故宮麼?那麼妳會感嘆故宮的宏偉與巨大麼?我們看到故宮后不免會想到,皇宮里面這麼大,內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間九千間之多,而且當時皇宮里生活著非常多的人。
大內侍衛這一職位在大清朝繁榮的時候,確實起到了大用,他們需要去維護皇宮的秩序,皇帝及一眾大臣的安全,如果失職也會有被砍頭的風險。
先說一點,在皇帝跟前的大內侍衛,那有很大的機會得到皇帝的看重得以提升,如和珅就是正紅旗出身,因為被乾隆賞識從儀仗隊侍衛提拔為了一等侍衛,后一路高升成為當朝權臣,因此人們打破頭皮也想進去皇宮去征當侍衛,不僅工資高,而且很有前途。
其實侍衛不是那麼好選拔的,不是誰相當就能當的,雖然說白了就是現代人稱呼的保安,但是現代的保安那只要身體健康就可以去應聘,但是在古代可不行。
其一、侍衛的武功必須高強,不然皇宮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其二、侍衛必須根正苗紅,家世必須干凈,不得是朝廷重犯的后裔。
其三、侍衛本人人品絕對要過關,因為宮內有大量的宮女及皇帝的女人,侍衛和太監都能接觸上,但是侍衛沒有凈身,因此需要考核侍衛人品。
其四、侍衛還需要有專研能力,他們需在宮內研究武器,因為他們是保護宮內眾人的安全,無時不刻的在預防刺客,刺客使用各式各樣的武器,因此侍衛需要研究武器,做出相應的應對之法。
因此看來,侍衛不是那麼好當的。
《清史稿》曾有記載: 侍衛一般分為大內侍衛、乾清門侍衛和御前侍衛這三種。
我們看字面意思也能理解,御前侍衛,那則是可以帶刀貼身保護皇上的侍衛,這一類型的侍衛,那是皇室最信任的人,是危難之際決定皇上生死的一批人。
乾清門侍衛那是守護內宮乾清門的,他們的職責也非常重要。
這兩種侍衛他們最受皇上的信任,因此他們的背景都是皇親國戚的后裔,不然也是八旗中的子弟,最好是鑲黃、正黃旗或正白旗中的人,這三旗被稱為「上三旗」,「上三旗」出身的子弟都十分忠于皇室,因此才可以選拔為皇帝的貼身侍衛。
清朝末年,一位正在值班的大內侍衛。從照片中可見,這位侍衛手里拿著火槍,但背后荒涼的大殿雜草叢生,可以看出大清朝已然沒落。
其實不難看出,不管是在什麼時候,身處什麼職責,都是有難處的,為人為生活所迫,所經歷所接受都需要為所處時代與所處職業負責,在大清朝為侍衛,必須要守護皇宮的安全,在現代為保安,妳的保在職責內的一方平安,人所處需各司其職,不管是什麼時候,什麼職業,妳們覺得是這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