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街頭一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攝影師皮埃爾·羅西耶跟隨英法聯軍來到中國,拍攝了聯軍占領下的廣州影像(1858-1859年)。這些老照片包括人物肖像和城市風光,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羅西耶是第一位來到中國的專業攝影師,他拍攝的作品在西方發售后為他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廣州街景。街邊店鋪林立,但是行人稀少,人們正常的生活受到戰爭的影響。
站在廣州西門眺望。1856年10月,英軍攻陷廣州,搶掠一番后很快退出;1857年12月,英法聯軍5700余人第二次攻陷廣州,清軍13000多人幾乎不戰而潰。在這兩次攻城戰中,清軍的虛弱和落后暴露無遺,尤其是武器與戰法遠遠落后于時代。
廣州將軍穆克德訥坐像。面對聯軍的攻擊,坐鎮廣州的地方大員,都表現得很不體面。兩廣總督葉名琛消極備戰,結果當了俘虜,被英軍運到印度加爾各答,死于當地。廣東巡撫柏貴、廣州將軍穆克德訥掛起白旗,舉雙手投降。
廣東巡撫柏貴與英國領事巴夏禮。英法聯軍建立了「聯軍委員會」,對廣州進行長期占領并實施殖民統治。這個委員會設在廣東巡撫衙門里,由英國領事巴夏禮、英軍上校哈羅威和法軍大佐修萊掌控。他們扶植最先投降的廣東巡撫柏貴為傀儡,通過柏貴執行他們的意志。
廣東巡撫衙門內一景。身在巡撫衙門,柏貴沒有任何自由可言。衙門內外,均有英法士兵把守,柏貴能見誰、不能見誰,自己沒有決定權。他所發布的告示文件,須由巴夏禮等批準,咸豐皇帝諭旨也被巴夏禮等截取。實際上,以柏貴為首的廣東巡撫衙門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地方傀儡政權。
廣東巡撫衙門內的聯軍士兵。咸豐皇帝明知道柏貴被英法控制,他卻沒有把柏貴撤職,甚至可笑地諭令柏貴以情以理開導英法聯軍,如果聯軍肆意猖獗,「惟有調集兵勇與之戰斗」。其結果是聯軍不聽開導,反而集結更大規模的兵力攻入京津。
廣州街頭的搬運工。廣州百姓不像清軍那樣輕易繳械投降。1858年7月,百姓團結起來,試圖把廣州城里的侵略者趕走,遺憾的是,他們被聯軍的槍炮擊敗。此后,英法聯軍全副武裝到街道和鄉村巡邏,耀武揚威,炫耀武力。但這并沒有嚇倒廣州百姓,他們的反抗從未間斷。
五仙觀內一景,不遠處可見六榕塔。相傳遠古年代有五位仙人騎著五色羊降臨,令廣州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百姓為紀念五仙福祉,建廟宇祭拜。遺憾的是,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君臣不爭氣,國弱民貧,導致列強東來,連五仙也保佑不了百姓了。
站在城墻遠眺城外,能看到炮火痕跡。1860年10月,清廷被迫與英法分別簽訂、交換了《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侵略者的欲求得到滿足,第二次鴉片戰爭才告結束。1861年10月,英法聯軍從廣州城撤兵,至此,廣州遭受殖民統治將近4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