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技術的出現,為歷史增加了一個詳細的記載媒介。塵埃中,一段段的歷史被簡單的拼湊在一起。這套黑白相片展示了大清朝的歷史:三寸金蓮、大碗茶水、帶著枷鎖的囚犯、全副武裝的日本士兵。榮辱與共,經歷了百年的風風雨雨!
清朝時期,一個大戶人家的下人犯錯被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特別是在封建時代,家規森嚴,等級森嚴。在世家中做事,下人的生死都在一位族長的手中,一個不小心,就是身死道消的下場!
只見那人躺在地上,被人狠狠的揍了一頓,又有兩個人幫著按著,如果再挨上十棍,他的皮膚就會裂開,下不了床。
清代婦女展示三寸金蓮,這在當時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三寸,十公分,這麼小的一只腳,比小孩的腳掌還要粗,可想而知,這個女人要承受多大的痛苦。
在那個時代,纏足的風氣很盛行,女人的腳很細很細,是衡量男人的標準,就算是青樓里的女人,也有一雙纖細的腳丫。
小腳丫一般都是不愿意給人看的,能有這麼一幅,估計攝影師也是下了血本的。扭曲的雙腿,讓人看得心驚肉跳。
靠在城樓上,喝著一杯清茶,解渴,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到處都是。自唐代以來,飲茶已成為一種習俗,到了明代,北京的街道上就出現了大碗茶。到了晚清,「大壺沖泡,大桶裝茶,大碗暢飲」。茶葉雖然不怎麼樣,但對于普通人來說,卻是一種享受。
正在推磨的驢子,正在氣喘吁吁地干活。驢和石磨都是標準的,既省時又省力,還能用。他不是擔心毛驢偷懶,而是怕它的嘴巴偷吃食物。
昏暗潮濕的牢房內,幾名囚犯正跪在那里,身上都帶著鐐銬。他們赤著腳,一臉的哀傷。從金朝開始的木枷一直延續至晚清,使人們得以一窺其真面目。鎖鏈的重量和犯人的罪行有關,大的可以判十公斤,終身不能卸。
過年之后,要飯的要飯,門口的對聯還是跟以前一樣。他站在門口,衣著整齊,只穿著一件衣服,雙手交叉在胸前,冷得要命。民不聊生,朱門酒肉臭,路上凍死人。
長城,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男人站在城垛上,放眼望去,一片狼藉。腳下長滿了雜草,不遠處的城墻已經倒塌,一片荒蕪。現在的長城,早已成為了一處旅游景點,有句話說的好,長城不是英雄,但那時候,它只是一道盤旋在群山之間的屏障。
天津城郊一座墓地,埋葬的都是窮苦人家。只見上面密密麻麻的墳頭,竟然沒有一塊墓碑。兩個人莫名其妙的來到了這里,還被鏡頭給拍了下來。
清末婦女的服飾,顯得臃腫肥胖,都說清代服飾難看,毫無美感,網友怎麼看?
甲午戰爭的日本士兵,全副武裝,眼神里充滿了輕蔑。日本皇帝為了打敗北洋水師,甚至「從今天開始,直到我的海軍超過北洋海軍,我每天都要吃一頓飯。」而清朝的慈禧,一餐雖然有118個菜肴,但她還是抱怨說,「吃不飽」。
山東威海,一位清政府將領站在鏡頭前,英國軍官被夾在中間,都是瘦骨嶙峋的猴子。而這些武將,一個個身強力壯,手中拿著一把大刀,看起來威風凜凜,可在老外眼中,卻是不堪一擊。
滿族人梳著大辮子,雖然油光發亮,但臭氣熏天。編辮子有個屁用,他曾經在《神鞭》里看過,傻二的辮子是打不過的,但在義和團的時候,他是打不過的。
1905年,北京匯文學校的學生們用一根小辮子畫著幾個小圓圈。雖然不是圓規,但也是一種很好的工具,沒想到這條辮子還能派上用場。英文板書在黑板上的表現,讓如今的大學生們都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