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董宇輝與內地知名主持人倪萍聊天時,談及倪萍寫的書《姥姥語錄》。
董宇輝說:
這是一本可以醫治現代病的書,每一個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的人都可以讀一讀。
倪萍的姥姥是一位活了99歲的老人,歷經世事磨礪,品嘗過人生百味。
她用一生教會了倪萍,如何面對人生低谷、看待生活的得失。
為了紀念過世的姥姥,倪萍便用文字寫下了姥姥生前的一言一行。
這本薄薄的書,看似是對平凡生活的記錄,背后卻凝聚著姥姥處世修心的大智慧。
當你難過的時候,不妨讀讀書中這5句話,幫你治愈自己的內心,走出當下的困境。
1
天黑了,誰能拉著太陽不讓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頭了也得亮。
倪萍在書里回憶道,多年前,她曾連續13年主持央視春晚,名聲響徹大江南北。
就在春風得意的時候,命運跟她開了一個玩笑。
她剛出生2個月的兒子,被診斷出先天性眼疾,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有可能終生失明。
丈夫不堪壓力,選擇逃避,與倪萍離了婚。
就在她面臨崩潰的時候,姥姥安慰她:
「天黑了,誰能拉著太陽不讓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頭了也得亮。」
一語驚醒夢中人,她開始獨自扛起治療兒子的大旗。
為了給兒子最好的治療,她花重金把兒子送到了國外最好的醫院。
那幾年,倪萍國內國外來回飛,坐最便宜的經濟艙,趕著回國拍戲,一賺到錢又立馬飛到國外照顧兒子。
就這樣,在兒子十歲的時候,病情終于得到了明顯好轉。
之后倪萍也返聘為央視主持人,生活逐步回歸了正軌。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每個人都會遇到生命中那條漆黑的隧道。
迷茫、困頓,寒冷、孤寂,像一個又一個的幽靈,糾纏著我們本就疲憊的身軀。
如果選擇放棄、躺平,我們就會被命運牢牢困住,永遠關在隧道里;
如果咬咬牙,埋頭苦行,那我們離出口就會越來越近。
老子有言:「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狂風不會一直刮下去,大雨也不會一直下。
人生亦是如此,不可能一直處于低谷,也不可能一直遭受厄運。
只待熬過眼前的黑暗,遲早能守得云開,望見黎明。
2
老天是公平的,給你多少必須得拿走多少。你看挑擔子的人,兩頭一樣沉才能走得遠。一頭沉一頭輕你試試?走不了幾步你就得停下。
物理學中有一個「能量守恒定律」。
其實人生也是如此,不管做什麼,都是有得有失。
在書中,倪萍講過她侄女倪妮的故事。
侄女從小就跟在倪萍身邊。
因為倪萍名聲很大,倪妮在上學的時候,老師和同學都對她示好。
大學聯考時,倪妮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
本以為憑借自己的實力,她一定可以被順利錄取。
可中戲的老師得知她是倪萍的侄女后,在錄取時卻陷入了猶豫。
原來是倪萍的名聲過于響亮,學校怕公眾誤會倪妮走后門,只有等老師們根據倪妮的成績,反復商討評判后,才能最終決定。
倪萍聽后心里十分氣憤,也很難過,覺得是自己連累了侄女。
這時,姥姥卻對她說:
「孩子你記住,老天是公平的,給你多少一定得拿走多少。
你看挑擔子的人,兩頭得一樣沉才能走得遠。
一頭沉一頭輕你試試?走不了幾步你就得停下。
小妮是你侄女,不想沾你的光都不行,跟著受點兒屈還不應該嗎?」
聽完,倪萍立馬就平復了心情。
一個月后,倪妮也以專業和文化雙高分的成績,被中戲順利錄取。
世界就是一個天平,你每擁有一件東西,就要為擁有它而付出代價。
你每失去一件東西,也會因你的失去而重新收獲一些補償。
當你感到命運不公之時,不要慌亂,也不要心急。
請耐心等待,你今天所失去的,都會在未來等著你,等你與它再次重逢。
3
后退的人都是暫時吃虧,給別人一條路就等于又給自己找了一條路。
倪萍童年時期,曾見過好幾次姥姥與別人起爭執,可每次總是姥姥讓步。
倪萍氣不過,就問姥姥為什麼這麼怕人家?
姥姥笑著說:「后退的人都是暫時吃虧,給別人一條路就等于又給自己找了一條路。」
後來每當家里遇到經濟困難,吃不上飯時,就會有人主動送點吃的來。
而這一切,正是因為姥姥的讓步,才讓她有了一個好人緣,在受苦受難時,得到了鄰里街坊的救助。
生活就是如此,鷸蚌相爭的結果,只會是被漁人一起抓獲。
假若鷸蚌互退一步,放對方一條生路的同時,也是在拯救自己。
清朝康熙年間,首輔張英收到老家來信,說是家里要擴建院宅,因為自家想多占三尺地皮,就跟鄰居起了爭執。
張英看完家書,便回詩一首:
「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見詩,主動將院墻讓出三尺;鄰家見狀后,也依樣讓出三尺。
兩家宅邸之間,足足讓出了六尺寬的一條小巷。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六尺巷美談」。
《菜根譚》有言:「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寬。」
很多人活得太累太辛苦,就是因為計較得太多而拖垮了自己。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及時退讓,主動吃虧。
因為你讓一步,他人也會退一步,原本的煩惱事就會變成相互禮讓的舒心事。
人生在世,做事就是做人,胸懷大度點,遇事吃點小虧,得到的都是好福氣。
4
快樂你別嫌小,一個小,兩個加起來,三個加起來,你加到一百試試?快樂就大了。
書里提到,倪萍小的時候,家里生活條件很差。
可不管日子多麼艱難,姥姥總能給她各種小驚喜。
趕上端午節,姥姥就費盡心思地包點粽子,粽子一煮好,倪萍就開始狼吞虎咽。
等到秋天,地里的地瓜成熟了,姥姥就支起兩口大鍋煮地瓜,把它們曬成地瓜干,倪萍也吃得津津有味。
或許在外人看來,這些小東西算不上什麼樂事,但對倪萍來說,這就能讓她開心好些日子。
要明白,快樂不分大小,童心不分年齡。
什麼樣的生活態度,決定了你擁有怎樣的質量的生活。
蘇東坡剛被貶儋州的時候,因為無聊,想要抄書寫書,于是和兒子蘇過找了很多松枝來燒墨。
結果他倆一不留神,把整個柴堆點著了,父子二人急忙救火,才沒有把房子燒了。
蘇過以為父親會沮喪,誰知道蘇軾轉身說了一句:「燒得好,這下煙灰多得用不完了。」
于是,父子兩人就開開心心地捧起煙灰,開始制墨寫書。
人生從不會順風順水,不論何種情境,都要有一個內心的花園。
生活再難,日子再苦,也能在花園中尋到一絲小確幸。
當你自己擁有尋找快樂的能力,等生活的暴風雨來臨時,你就能靠著那些樂趣,為自己搭建起一個舒適的避難所。
5
人最值錢的就是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沒個分量,你往大秤上站站?那個秤砣動都不動。
倪萍在《姥姥語錄》里,回憶一段往事。
為照顧孩子,2004年她從央視辭職了。
2005年,她坐在電視機旁,看著一如既往的春晚,還有那個談笑自如的主持人,她忽然明白:
過去十幾年主持春晚的風光,不是因為自己有多好,而是央視的平台好。
從那以后,她潛下心來,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這才有了後來為人尊敬的「金話筒」。
古希臘哲學家特萊斯說過:「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認識自我。」
人活一世,只有先認清自己,才能學會謙卑,從而將自己修煉成更優秀的模樣。
曾在書中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愛丁堡的一個小鎮上,住著一個年輕人。
他喜好唱歌,經常帶著一把破舊的吉他在街頭演唱。
朋友勸他:「既然你這麼喜歡唱歌,為什麼不買一把新吉他呢?這樣會讓人們對你的印象加不少分呢!」
他淡淡道:「反正沒人認識我,不會有人在意我用什麼吉他的。」
然后就繼續彈他的破吉他去了。
幾年后,他成了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歌手。
一次演唱會前,朋友又勸他:「你現在是個公眾人物了,去演唱的地方都是大場合,總該換把好一點的吉他了吧!」
他笑了笑,道:「既然大家都認識我了,就更沒有人在意我用什麼吉他了。」
說完,便拿起自己的吉他上場了。
詩人魯藜說過:
老是把自己當珍珠,就時常有怕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路。
現實就是如此,沒了你,地球依舊運轉自如,太陽照常東升西落,別人也會繼續往日的生活。
當你認清了現實,學會看輕自己,就不會再為別人的忽視而感到失落。
懂得自知之明,謙卑處世,人生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為自己帶來好運。
▽
白巖松曾說:
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不一定沒文化。
倪萍的姥姥一生樸素,沒上過什麼學,也沒讀過幾本書。
但她質樸的話語中,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當你面對現實的種種困境,不妨騰出時間,看一看《姥姥語錄》。
在溫潤的文字中,找到屬于你自己的位置,努力地熬下去,總有一天,你能重拾自信、走出人生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