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烏托邦經典小說《1984》,人類最寶貴的自由是思想自由
2024/04/17

ADVERTISEMENT

真正可怕的,也許不是黑暗本身,而是毫不懷疑地相信,這樣的黑暗就是光明。

——《1984》

今天為大家解讀的是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1984》。喬治• 奧威爾,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一生顛沛流離,親歷了西班牙內戰和二戰期間的反納粹斗爭,也正是由于他個人的這種特殊經歷,讓他對戰爭與和平、極權與民主、社會與人類理想都有很深刻的思考。《1984》是喬治• 奧威爾最后也是最嘔心瀝血的一部作品。在《1984》中,奧威爾刻畫了一個令人感到窒息的、瘋狂的極權主義社會,人性、自由、思想統統被扼殺控制。該書出版后,反響巨大,被翻譯成60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3000萬冊,和英國 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俄羅斯 扎米亞金的《我們》并稱為反烏托邦小說三部曲。直到今天,它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社會政治寓言小說之一。

ADVERTISEMENT

故事發生在1984年,當時國家的領袖被稱為「老大哥」。沒有人見過老大哥,也沒有人聽過老大哥的聲音,但老大哥的照片隨處可見,老大哥的教誨縈繞在每一個人的耳邊。在這個國家里,最恐怖的莫過于「思想警察」。思想警察是黨的核心成員,是黨的代言人,他們對每一個人的一舉一動都密切監視著。國家里的每個角落,辦公室、食堂、廣場、商店甚至是家里,都有監控的電幕。

不管你在哪里,睡著還是醒著,工作還是休息,洗澡還是在床上,友情、愛情、娛樂、睡夢時的話語,甚至臉上的微表情,都被一點不漏地監視著。而一旦發覺你有「背叛老大哥」的行為,就會遭到思想警察的緝拿。平日里沒有人知道思想警察的身份,他們潛伏在你的身邊,有時就是父母、兄弟、妻子、丈夫、甚至是自己的孩子。這個國家里的人們已經喪失了思考的能力,猶如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他們始終堅信戰爭是和平,自由是奴役,無知才是力量。

但是有一個人懷疑這一切,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溫斯頓。溫斯頓三十九歲,腳上有靜脈曲張性潰瘍,身體瘦弱、發色單薄,是大洋國真理部的一名工作人員。

ADVERTISEMENT

大洋國只有一個政黨。政府機構分為四個部門:和平部負責軍事和戰爭,仁愛部負責維持秩序、鎮壓和嚴刑拷打,真理部負責宣傳、文教和篡改歷史,富裕部負責分配可憐劣質的生活必需品。

為了保證黨及其所有教義永遠正確,所有檔案、統計數據,甚至老大哥的講話都要不停的篡改、刪除、偽造。溫斯頓日常的工作就是根據政治需要,遵從黨的指示去篡改不符合當前政治宣傳需要的新聞。例如黨說大洋國從未與歐亞國結過盟,歐亞國永遠是大洋國的敵人。溫斯頓卻清晰地記得,在四年前,大洋國與歐亞國曾站在同一陣線結盟。但是,他必須根據黨的要求去篡改這個歷史。而真實的記錄只存在于他的記憶中,有一天也會永遠的消失。正如黨的宗旨:「謊言在歷史中流傳下去就變成真理。誰控制過去,誰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誰就控制過去。」

在經歷日復一日篡改歷史偽造謊言的工作中,反抗的聲音出現在溫斯頓的心底。溫斯頓懷疑老大哥是否真的存在,也極其厭惡這樣的極權統治。雖然他也會跟周圍的人站在一起,攻擊異端,頌揚老大哥。

ADVERTISEMENT

但他深深地憎恨著這個獨裁者,他是唯一一個在這個充滿謊言的世界里,想要擁有思想自由、努力保持人性的一個人。

于是,他開始冒著生命危險寫日記,寫下真實的所見所聞,寫下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這是他保持清醒的方式,是他除現實生活之外的主觀世界,也是他反抗的主戰場。溫斯頓在自己簡單的公寓里,尋得一處電屏視域范圍之外的位置,帶著恐慌,他寫下了足足半頁紙的「打倒老大哥」。溫斯頓也清楚地知道思想罪一經犯下就永遠藏不住,幸運的可以躲過一時甚至幾年,可被抓的命運不會改變。大洋國里,逮捕總是會在夜里執行。在你熟睡時被突然驚醒,粗暴的手搖晃著你的肩膀,電筒照著你的雙眼,一圈冷峻的面孔出現在床周圍。被捕以后,會經歷嚴刑拷打,甚至直接被鏟除。

ADVERTISEMENT

然后你的名字被注銷,你做過的一切事情的記錄被清除,徹底從人間蒸發。可即便這樣,溫斯頓還是繼續寫著日記。

除了寫日記之外,溫斯頓的內心還有一種信念和希望,即除了他自己,一定還有與黨為敵的人。

一天,在溫斯頓所在的檔案司召開的仇恨會上。溫斯頓注意到了兩個面熟、但從未說過話的人。其中一個是黑發女孩。他們經常在走廊里擦肩而過,他不知道女孩的名字,只知道她在小說司工作。女孩樣子大膽,差不多二十七歲左右,一頭濃密的黑發,臉上有雀斑,動作敏捷。溫斯頓仇恨所有女人,特別是年輕貌美的,因為她們總是黨最死心塌地的信徒。而這個女孩就給了溫斯頓這樣一種印象,就是她比別人更危險。

另外一個是男的,名叫奧布蘭。奧布蘭高大結實,幽默冷酷、文質彬彬的外表吸引了溫斯頓的注意,尤其在仇恨會上奧布蘭種種無意識的表情動作,讓溫斯頓覺得奧布蘭并不是黨的忠誠擁護者,他可能就是反黨組織兄弟會成員。雖然溫斯頓無法確定這一猜測到底是真是假,但是他對奧布蘭沒有戒心。

ADVERTISEMENT

溫斯頓在日記里寫道,不管奧布蘭是朋友還是敵人都沒關系,因為奧布蘭至少是個能理解他、可以和他交談的人。

溫斯頓在閣樓的長廊里,又一次邂逅了那個黑發女孩。女孩借故意摔倒之機,往溫斯頓手里塞了一個小紙條。溫斯頓控制著內心的緊張和猜測,把紙條展平。映入眼簾的卻是很大的不規則的三個字:我愛你。有那麼幾秒鐘時間,溫斯頓震驚了,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再次確認這幾個字。是的,那是女孩向他表白的字條。溫斯頓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感覺有了活下去的欲望,他想擁有她。

于是,他們開始了秘密交往。

女孩名叫茱莉婭,二十六歲,她和溫斯頓一樣,骨子里都有著叛逆的個性。溫斯頓知道,黨的目標不僅是阻止男女形成互相忠誠的關系,更是要扼殺性的快樂,因為[性.

ADVERTISEMENT

欲]就是敵人,不管婚內還婚外,都不允許。為了躲避監控,兩人的約會地點一再變化著。從荒遠的野外到教堂的廢舊塔樓、再到林頓先生商鋪上面的房間。

在這個小小的二人世界里,他們盡情放縱著自我。隨著交往的加深,茱莉婭慢慢地走進了溫斯頓的內心,喚起了溫斯頓的愛意,使他陷入一種發自內心的柔情中,他希望他們是已經結婚十年的夫妻,希望他們能在大街上一起走著,正大光明、無所恐懼的說話、逛街。他最希望的,是能有個地方讓他們可以不受打擾地待在一起。因此,溫斯頓做出了一個大膽又瘋狂的舉動。他先是租下了林頓先生的那個房間,方便約會。又去找了黨員奧布蘭。向奧布蘭坦白,他們是思想犯,也是通奸者。想加入與黨對抗的地下組織,為它工作。溫斯頓本以為這樣,他和茱莉婭的未來也許會有希望。

但可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在一次約會中,溫斯頓和茱莉婭被捕了,他們所住的房間里,早已安置了監控電幕。原來,溫斯頓最信任的盟友奧布蘭,其實就是思想警察,那本散布反黨組織兄弟會的謠言書籍都是他寫的,他們已經注意溫斯頓7年了,就為了等溫斯頓露出馬腳,逮捕他。

ADVERTISEMENT

在此之前,溫斯頓和茱莉婭并不知道在仁愛部會遭遇什麼,只是猜測:會有拷打,藥品,記錄神經反應的精密儀器,通過不讓睡覺、單獨監禁以及無休止的審訊一步步擊垮你。可事實卻比想象更殘酷,兩個人都為愛經受了各種酷刑。

起初,溫斯頓在遭受折磨的時候,他只是極其詳細地交代了和茱莉婭幽會時所發生的一切,但他認為沒有出賣她,因為他沒有停止愛她,他對她的感情依舊。溫斯頓用最后的理智堅守著人性的最后一道防線。可是,仁愛部拿出了最恐懼的刑罰——老鼠。讓老鼠肆意啃噬人的臉部。在生死攸關的一剎那,他發出了怯懦的吶喊:「咬茱莉婭!咬茱莉婭!別咬我!茱莉婭!你們怎麼咬她都行。把她的臉咬下來,啃她的骨頭。」溫斯頓最終放棄了愛情,背叛了茱莉婭,被黨國改造成功,他什麼都接受,接受了二加二等于五,接受了只要黨國說的話就是真理。

ADVERTISEMENT

然而,當他終于真正熱愛老大哥時,一顆期待已久的子彈射穿了他的腦袋,溫斯頓永遠消失在了大洋國。

《1984》的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普通人溫斯頓,在面對不可抗的命運時,他用自己微弱的力量進行了反抗。可能他的反抗是懦弱的,是渺小的,是保守的,是殘缺的,但在一個眾人皆醉的時代,溫斯頓依然是一位偉大的戰士。他的獨立意識是那個黑暗時代的點點星光,讓我們看到過絲絲希望。

作者奧威爾自己曾說:「我并不相信我在書中所描述的社會必定會到來,但是,我相信某些與其相似的事情可能會發生。」

有人說:多一個人看奧威爾,自由就多了一份保障。人類最為寶貴的就是具有思想自由,當普通人的思想被控制到極致,那是一個如此恐怖的世界,即使活著,也形同死去。我們很幸運的生在這個時代,好好珍惜當下的生活,珍惜每一個自由呼吸的日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