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02年到04年之間,德國著名的建筑學家恩斯特柏石曼先生,游歷了中國許多地方,拍下很多珍貴照片,特別是記錄了河南的許多老建筑。在這些老建筑之中,中原的塔文化更是珍品中的珍品,讓我們跟隨歷史照片,一起來欣賞下吧。
鄭州篇:
這是位于登封太室山的永泰寺雙塔。永泰寺位與少林寺邊上,最早歷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時期,當時梁武帝的女兒明練公主,拜師于達摩,一心修佛,于是專門在此地修建了永泰寺。兩座高塔分別7、11層重檐。
這是同樣位于太室山的法王寺古塔。這座寶塔建于唐代,至今仍然保留完好。
位于太室山南邊的凈藏禪師塔。塔所在的寺廟叫會善寺。該寺同樣修建于北魏時期。
同樣位于會善禪寺內的另一座高塔,底部的基礎略有損壞,塔身較為完整。
少林寺的法玩禪師塔,塔體已經破損嚴重,傾斜,有較多裂紋。
少林寺內的另一個禪師塔,相對塔體完整,保留較好。
這是建于唐朝,大概在公元770年左右的同光禪師塔,保留完好。
三座圓形墓塔。
建于公元710年左右的開元寺塔,圖中上部已經損毀嚴重,在抗戰時期被徹底催毀。
開封篇:
開封境內的二曾祠,為曾國藩、曾國荃所建。如今已不復存在。
北宋時期的皇宮,屋檐上面已經長滿雜草,可以看出北宋的頹敗景象。
某處石獸雕塑。
建于北宋時期的鐵塔,一開始為木構建筑,后改為褐色琉璃。因顏色較深被稱為鐵塔。
鐵塔局部,顏色較深沉,像是火燒一樣。
這是鐵塔的局部,上面雕有很多佛像。
鐵塔內的雕塑,佛像的臉部已經不見了。
開封內某處牌坊下面的底座,整個牌坊為土結構。
位于開封東南的興慈佛塔,后被雷擊,后在三層基礎上修建了七層的小塔,塔上塔的形式較為少見。
興慈佛塔近景。
局部。
局部的佛像,可以看出當時雕刻得較為細致。
當時拍的開封某處宅院門口。
洛陽篇
洛陽城內的關帝廟,遠處是大殿,兩側是石獸組成的欄桿。
洛陽白馬寺的齊云塔,最早建于東漢末年,后重建為磚塔。
塔身布滿佛像的石塔,已不知具體位置。
安陽篇
安陽境內的一處古建筑,不知具體位置。
位于南平村的靈泉寺塔,建于唐朝,是九級方塔。
在靈泉寺內的石刻。
靈泉寺內的另一處佛塔,造型和少林寺內的禪塔較為接近。
一處同樣在靈泉寺內的石塔。
新密的法海寺塔,塔身較為修長,塔頂造型較為精致。建于北宋年間,可惜已被拆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