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約瑟曾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問題:「中國為什麼沒有孕育出工業革命?」古代中國對于世界而言,是個全方位保持先進的國度,政治、經濟、人口、科學技術都讓世界其他文明望塵莫及。 但至近代,以遙遠的東方為夢想世界的西方諸國卻率先發起了工業革命,隨之科學、民主等諸多新思想相繼而生,從此西方文明一騎絕塵,將東方古國遠遠甩在了身后。
清朝末期,當西方的先進科技成果傳到中國時,中國統治者和學者對其態度也是褒貶不一。造出火車要用牛拉、花式用馬桶等一系列如今看來啼笑皆非的事,在當時卻是真真切切發生在我們先輩們的身上。 今天我們就從慈禧照相的一些趣聞中看看,近代的中國統治者們是如何面對西方科技對這個古老國度進行降維式打擊的?
慈禧的成長與掌權
說起慈禧,民間多叫其老佛爺。其實老佛爺這個稱號是清王朝對皇帝的慣稱,慈禧得此稱號,亦是其權傾帝王的一種體現。
慈禧出身滿族鑲藍旗葉赫納拉氏,咸豐二年(1852年)經選秀入宮后,賜號蘭貴人。 咸豐帝子嗣不豐,只有蘭貴人為其誕下唯一皇子載淳,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蘭貴人便母憑子貴,被封為懿貴妃,在宮中地位僅次于慈安皇后鈕鈷祿氏。
慈禧深受咸豐帝圣寵的另一個原因,是她工于書法,可仿咸豐皇帝的筆跡。 咸豐晚年時身子多恙,體虛力微,常口授讓慈禧代筆批閱奏章,還允許她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如此一來二去,慈禧便對晚清朝廷這個龐大的政治機器有了全面了解。
咸豐帝駕崩后,給同治帝留下八個顧命大臣,并讓慈安、慈禧二宮垂簾聽政,以制衡顧命大臣們權力過大。 不曾想顧命大臣們卻被慈禧算計,她聯合恭親王奕䜣發動辛酉政變,逮捕八大臣,開啟兩宮和親王府共同議政的新局面。
此后,慈禧太后又陷害慈安太后、罷免軍機處,逐漸獨掌大權。 她重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臣,利用洋務派的自強思想,為清政府續命40年,前后輔佐了同治、光緒兩位皇帝,最后確定了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儲地位,方離開人世。
如果沒有西方列強的入侵,慈禧頂多算是個后宮干政的皇太后。但 在那個西方的科學、技術、思想等與中國這個古老而傳統的封建文明進行碰撞的特殊時代,慈禧的很多禍國而悅己的做法,堪稱是歷史罪人的行徑。
不過慈禧只是站在風口浪尖上的特例,思想的落后是整個社會文化的產物。
慈禧對照相的態度
隨著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將中國國門打開,一些先進的科技產品也隨之進入中國。但面對各種新奇玩意兒,不是所有人說接受就能接受的,人們對超出原有認知的新事物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照相技術問世不久,便被來中國的西方冒險者帶到了中土。起初國人很抗拒這種將人的影像固定住的奇怪玩意兒,過一段時間人們搞懂了其中原理后,照相在京城上流階層一時成為風尚。光緒帝的珍貴妃就非常喜歡照相,還特意派人去買照相機,拍了一部自己宮廷生活的寫真集。
慈禧太后初始也對照相術充滿了敵視,她認為照相是洋人的攝魂邪術,亮光一閃,肯定是將人的一縷魂魄鎖在了照片里,不然怎麼可能比宮廷畫師畫得還像真人?後來見照過相的人沒什麼不適,才漸漸減小了對照相的敵意。
皇宮里一個很時髦的格格對洋人的新鮮物件有著濃厚的興趣。她非常喜歡照相,也深受慈禧太后的寵愛,給慈禧詳細講解了照相技術的科學原理后,讓其明白閃光的只是一個燈泡,而非什麼攝魂之物,慈禧才徹底放下心來。
經不住格格的盛情邀請,慈禧太后也嘗試著照了一張。 格格教她照相時要說句英文chess,慈禧口音沒轉過來,說成了「茄子」。陰差陽錯下,照相說「茄子」在中國廣為傳播,一直流傳至今。
有了第一次嘗試,便不再陌生,從此慈禧喜歡上了照相。後來慈禧變得很樂意接受外國記者的采訪,同時還拍了許多生活照片。 如今,美國博物館里就存有記者們當年帶回國的慈禧照片,我們才得以了解到晚清宮廷最真實的生活寫照。
慈禧不但熱衷于照相,對留聲機亦是鐘愛有加,什麼中國的小曲、西方古典樂曲和華爾茲舞曲等都是慈禧的曲單常客。
西方技術進入中國
歷史前進的道路浩浩蕩蕩,無法阻擋。 國門打開后,中國各階層才逐漸意識到,所謂天朝上國僅是清廷中國在科學和技術上的夜郎自大而已,我們曾看不起的西方蠻夷經過文藝復興后,已經走上了工業文明的快速發展軌道。
落后的思想與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王朝的統治,慈禧不得不支持洋務運動,企圖通過引進西方先進的科技成果,推動中國進入工業化時代,以實現富國強兵的目的。
中樞的恭親王奕䜣,地方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借此契機,大力開展軍工業、船舶業、礦業、電報業、郵政、鐵路等等西式生產體系。 西方工業革命的科技成果大量涌入中國,對中國從經濟、政治到思想、文化進行了一次全面洗禮,諸多有識之士走上了實業救國的道路。
慈禧有著極強的權力欲,面對整個落后于西方的東方文明,她不得不推動洋務運動,自強求富,但她又扶植頑固派來制衡洋務派。她支持洋務運動建立北洋艦隊以加強國防建設,卻不舍得削減壽宴的花費以資軍用。
面對甲午戰爭中洋務運動的徹底失敗,她又允許光緒帝搞維新變法,但當變法觸及到她自己的利益時,她立即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屠殺六君子。
結語
在那個新舊更替的風口浪尖上,慈禧只是個被歷史選中的地位擰巴的老太太。她求變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思想僵硬是上千年儒家文化謹遵圣人道、摒棄奇技淫巧的作用結果,喜歡制衡又是其在成長和掌權路上學來的帝王術。
她走了自己想走的路,卻又被歷史推著走她不想走的路。無論她愿意或者不愿意,只要做了一個國家的舵手,就離不開「落后就要挨打」的人間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