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小編前往臨安博物館參觀,拍攝了一組宋代金銀首飾。就那個時代而言,金銀首飾是男女妝扮中的奢侈品,一般為達官貴人擁有,一方面滿足對美的需求與渴望,同時也是社會地位的象征。
鎏金銀如意簪。
發簪是宋代常見的一類男女首飾,承擔了固冠、綰發、裝飾的功能。鎏金銀簪樣式繁復華麗,裝飾性強。簪首打造成耳挖狀,簪身為三角形,正面浮雕鏨刻花鳥紋。
銀鎏金發簪。
這兩件發簪為婦女插鬢的首飾。左邊那件鏨刻云鳳紋,鳳首殘缺;右邊那件鏨刻雙層云紋,上層為三朵,下層為六朵,下層下端雕刻圓日。兩簪的簪腳均刻有文字「張貳郎」。
銀鎏金花卉紋發釵。
在古代,金銀發釵是女士們一個重要的飾品。這一對發釵銀質鎏金,長9.2厘米,寬2.3厘米,厚1.5厘米。釵頭由兩枚銀片打造成元寶狀扣合而成,元寶兩面均鏨刻一朵牡丹花,頂端扣合處焊接一朵菊花。
銀鎏金霞帔墜。
南宋時期浙江地區嫁娶流行送「三金」。吳自牧《夢粱錄》記載:「且論聘禮,富貴之家當備三金送之,則金釧、金鋜、金帔墜者是也。」霞帔墜是在霞帔底端用以壓腳的裝飾物,穩固帔帛不易隨風飄動。
一對銀纏臂釧。
臂釧是一種女性套在上臂的環形首飾,又稱作「纏臂金」「跳脫」。它是將金銀捶扁或拉抻成絲,繞制成圓形或螺旋形,繞一圈、三圈至八圈不等,長短不一。上下兩端打制成帶有開口的環套,可以收放活動,便于佩戴到手臂上之后,調節松緊,不會隨著人走動或歌舞,從手臂上滑脫下來。這一對臂釧兩端均刻有文字「忠正橋東徐貳郎口」。
銀鐲。
這一對鐲子銀質實心。把銀打造成中間粗、兩端漸細的圓條,彎曲成橢圓狀,兩端開口處上卷(電影《大話西游》中孫悟空所戴的緊箍造型與此相近)。尺寸較小,可能為兒童所用。銀鐲中間刻有文字「陳慶貳郎」。
龍首連珠銀鐲。
連珠鐲是宋代非常流行的式樣。鉗口處的兩端裝飾一對龍頭,取二龍戲珠之意。龍頭內側刻有文字「沈四郎」。
銀鎏金花卉耳環。
李漁曾在《閑情偶記》中說:「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意指女子日常生活中,有一兩件做工精細的簪子與耳飾做適當的修飾就足矣,由此可見,耳飾是女子裝扮妝容、增嬌益魅的首選飾物。照片中四枚耳環的造型有蝶戀花和蜂趕花,富有藝術文化氣質。
銀質金縷百事吉結子。
百事吉結子通體有一大一小兩個相連花結,大的帶心結,表面鏤刻六簇雪花,小的頂端穿環,一只鳥首銜環懸挑于銀簪之上,工藝精細。此物用于相互饋贈的節令時物,受贈者懸于額上,以辟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