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妃回家,看到眾官跪在年羹堯面前,她一狠心:皇上,我二哥要反
2023/06/08

1724年,剛被封為貴妃的年氏,歡天喜地地回家省親。可她剛邁進門,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一切。

她看到大臣們,都躡手躡腳地跪在二哥年羹堯的面前。 而再看年府的家人,都已穿上朝服,與大臣們平起平坐。

而二哥,更是毫不掩飾他的身份和地位,一臉驕橫,那神情仿佛當今的皇上雍正,坐在那里一般。

年氏雖久居深宮,可有關年羹堯的流言蜚語,早已傳入她的耳中,她就害怕哥哥會做出僭越之事。

可如今回家一看,這竟是真的,她的肺都要氣炸了,表情瞬間凝重起來。

哥哥的目無君主,狂妄自大,讓她如鯁在喉,再也不想在家多住一晚。

就這樣,她草草地結束省親,回到皇宮。

聰明的年氏知道,二哥是在玩火。她審時度勢,索性一狠心,哭著跑到雍正面前,把在家看到的一切,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雍正。

看著大義滅親的年氏,早已哭得梨花帶雨,雍正一把將她攬入懷中,對她更是寵愛有加。

在真正的歷史上,作為年羹堯的妹妹,年氏不但沒受到牽連,反而最終陪葬雍正的泰陵。

而她,又如何活成雍正心中最愛的女人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真正的年妃。

8年4胎,專房獨寵

年氏,出生在官宦世家,父親年遐齡是湖廣巡撫,大哥年希堯是廣東巡撫,而二哥年羹堯,則是雍正面前的紅人,做到川陜總督。

年氏從小就受到了嚴格的教育,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更是集父親和哥哥們的萬般寵愛于一身。

可以說,她是一枚妥妥的小公主,但卻沒有養出一點兒公主病。

年輕貌美,聰明伶俐的她,很快嫁進雍親王府。

她對福晉那拉氏,尊敬有加,每日的起早請安從不落下,和其他的潛邸格格,也相處得十分融洽,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姐妹。

據《清列朝后妃傳稿》記載:貴妃年氏,漢軍鑲黃旗人,湖廣巡撫年遐齡女也,幼嬪世宗藩邸為側妃。

更重要的一點,她特別會討雍正的喜歡。

很快,她的地位直線上升,被封為側福晉,僅次于福晉那拉氏。

自從她踏進王府,就很快將雍正的眼光吸引到自己身上。

從此,她成為雍正最親近的枕邊人,而雍正更是給了她專房獨寵的特權。

在此后的8年時間內,她先后生下一女三子,包攬了雍正8年間的所有子嗣。

足見,雍正對她的寵愛。

只可惜,這4個子女,到雍正登基繼位時,只有八阿哥福慧存活下來。

年妃之子,才是雍正的親生兒子

從1715年開始,年氏接連生下一女兩子,雍正更是把她捧在手心里。

1722年,康熙病逝,雍正坐上皇位。

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已有身孕的的年氏封為貴妃。

據《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元年二月,甲子。諭禮部。奉皇太后懿旨,側妃年氏封為貴妃。

遺憾的是,接連生下3個孩子的她,身體始終沒有得到修養,一直虛弱,又趕上康熙大喪。她要忙前忙后地跟著操勞。

最終,在皇九子7個月的時候,她動了胎氣,導致皇九子早夭離世。

這個孩子的離去,對她的打擊特別大。她整日以淚洗面,這讓她本就虛弱的身體,更加雪上加霜。

看著自己心愛的妃子如此傷心,雍正二話不說,將這個早夭的嬰兒,計入宗室玉牒,并給孩子取名為福沛。

據《玉牒》記載:世宗皇子福宜,皇子追封和碩懷親王福惠,皇子福沛。敦肅皇貴妃年氏生。世宗皇四女。敦肅皇貴妃生。

為了讓年妃能開心一些,他對于離去的孩子尚且如此,而存活下來的八阿哥,雍正更是費盡心思。

按照清朝的慣例,生母不能撫養自己的孩子。而雍正,從小就是被養母貴妃佟佳氏養大的。

為了不讓年氏傷心,八阿哥福慧從小就被養在年氏的身邊。

而雍正對這個兒子,也顯示出了老父親特有的偏愛。

清宮祖制,皇子滿6歲,才會被安排諳達。可福慧剛滿1歲,雍正就把這件事情早早地安排上了。

不僅如此,雍正無論走哪里,都把這個兒子帶在身邊。以至于大臣們都在議論,皇八子是未來的儲君人選。

甚至連乾隆也不否認,父親對這個弟弟的喜愛。

據《清高宗實錄》記載:朕弟八阿哥,素為皇考所鐘愛。

自然,這一切年氏都看在眼里,她也打心眼里高興。只是,她做夢也不會想到,這位傾注了雍正心血的皇八子,在8歲這年也撒手而去。

而年氏,卻是先于這個兒子而去。

明事理,大義滅親

本就體弱多病的年氏,在后宮中慢慢聽到,眾人對二哥年羹堯的議論。

起初,她并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可議論聲不但沒有消減,反倒越傳越盛,她的心也逐漸懸了起來。

終于,她盼來了自己回家省親的機會,這才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二哥年羹堯的目無君主,狂妄自大,都暴露在她的眼前,她還看到二哥,將蒙古貝勒的女兒強娶回家。

最終,經過她的深思熟慮,她索性一股腦地將所有事情都告訴給雍正。

本就經歷喪子之痛,身體虛弱的她,又開始為娘家哥哥的事情,整日擔憂起來。

這份憂愁,都被雍正看在眼里。也正是因為她,雍正一直沒有對年羹堯下手。

可這份憂愁,也加快了她的離去。

1725年,她再也支撐不住,一下倒在病床上。

可偏偏,此時正趕上康熙的3周年祭祀大典,各種繁瑣的禮儀,讓雍正忙得不可開交。

但他心里始終擔心年氏的病情,并且心里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

為了給年氏沖喜,他當即提筆,將年氏封為皇貴妃。他邊寫諭旨,邊掉眼淚,與年氏的一幕幕都浮現在自己的眼前。諭旨中,更寫出了他對年妃的真情實意。

然而,這份美好的愿望,并沒有為年氏帶來好轉。

被封為貴妃的第7天,她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再也不用為丈夫和哥哥擔心了。

雍正整整輟朝5日,他把自己關在房間內獨自流淚,但傷心之余,他并沒有忘記年羹堯。

據《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三年十一月,丙辰。皇貴妃年氏薨。輟朝五日。

未受哥哥牽連,死后陪葬泰陵。

很快,年羹堯被抓回京城。

年氏去世的第15天,年羹堯也被推上了斷頭台。

就在人們擔心年家被滿門抄斬時,雍正卻停手了。

出于對年氏的愛,他正式下旨,讓年氏陪葬泰陵,而她的父親和大哥,根本沒有收到任何牽連,甚至得到提升。

原來,真正獲罪的只有年羹堯一脈。

而這一切,都源自于雍正對年氏純真的愛。

寫在最后

年氏,知書達理,善解人意,在知道哥哥有僭越行為時,她能夠大義滅親,她是一位真性情的女子。

而也正是因此,她收獲了雍正對她最真誠的愛。

雖然她早早離去,可這一點也不妨礙雍正繼續愛她。

她的孩子和家人,都得到了雍正特別的照顧,這無疑不是雍正對她愛的延續。

正是因為年氏,也讓我們看到向來鐵面無情的雍正,心底最柔軟最細膩的感情。

好在,最終相愛的兩人,可以生生世世,永不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