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張老照片的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悲涼和落寞,這里沒有政治,只有老照片背后的歷史。
這是清軍?
清朝到底是一個什麼形象,可能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或許在你心中清朝的形象是明末清初時想要入關的銳意進取和八旗鐵騎的鐵甲雄風,是歷朝歷代中領土面積占據第二的地位,是閉關鎖國帶來的痛心疾首,又或許是晚清時期清軍屢戰屢敗,國家屢屢遭受外患導致割地賠款的悲慘形象。
總之遭遇了「3000年未有之巨變」的清朝擁有著極其復雜的形象,同時普通人對于這個朝代的了解也大多來自于影視劇,比如當年的清軍就同樣擁有著眾多復雜的一面,有過極端的落后,也有過壯士斷腕的改變。今天就來看看我們最不熟悉的清軍形象,這種形象的確很少出現在電視劇中,其裝備、氣質和軍容都讓人難以相信。
圖中為一名正在站崗的晚清士兵,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不管清朝鼎盛時期經歷了怎樣的輝煌,當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后,清朝給人的形象都是腐朽不堪,盲目自大。部隊也在洋人面前不堪一擊,丟盔棄甲,毫無戰績可言,裝備更是落后于時代。
但在一些老照片中我們也分明能夠看到清朝士兵的裝備并不算太差,也是有洋槍洋炮的,尤其是洋務運動以后清軍的裝備得到了更新,清廷不但自己造槍造炮,還花大把銀子去西方購買先進裝備、聘請「外教」,最典型的就是北洋水師和新編陸軍。
上圖所示的清軍士兵軍姿和握槍的姿勢流露著濃濃的「普魯士風格。」
清朝「掘墓人」
上面的部隊隸屬于南洋新軍的一支,拍攝地點是武漢長江岸邊,時間是1911年。
如果了解歷史的朋友就會知道這支部隊是參加武昌起義的湖北新軍。雖然圖中的人物較小,卻依舊能夠看出他們已經更換了現代化的軍裝和步槍,還搭建了非常專業的行軍賬篷,這樣的形象看上去跟我們心中對清朝官兵的印象南轅北轍,也難怪很多網友沒有見過,在電視劇里更是無法看到。
環球航行的清軍
這張照片更顛覆了清軍的傳統形象,因為這支如此現代化的部隊竟然是清朝海軍官兵,圖中展示的內容為1910年大清海軍海圻艦在「環球航行」時訪問美國紐約。
如果說武昌起義那張圖片人物太小。不夠清晰,那麼這張圖中官兵的軍裝、武器、皮靴以及步伐不但全面模仿西方還很清晰。
同時這也是清朝海軍中唯一一艘得到慈禧允許全員剪掉辮子的軍艦,只不過當他們回到中國以后,大清已經不復存在。
眾所周知清朝是我國第二個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八旗制度是立國根本,但到了清末隨著西方列強的不斷染指,冷兵器時代的騎兵已經不符合時代的要求,當清廷準備全面模仿西方軍事制度時,八旗制度也就退出了歷史舞台。
當西方列強已經擁有洋槍、洋炮、鐵甲艦時,清軍還處于「冷兵器」時代,裝備的落后讓泱泱大國一觸即潰。
但這些老照片中清朝部隊裝備之先進、現代化之程度、和西方接軌之緊密也讓人無法相信,很少有網友會在影視劇中看到這些真實的歷史。
曾幾何時絕不愿意更改祖宗成法的清朝高層,在不斷持續的內憂外患之下,也不得不做出改變,所以我們才能在這些老照片中看到顛覆以往清軍形象的圖片,只不過清朝統治者不會想到花重金培養起來的部隊,最終會成為自己的掘墓人,而這些老照片也成為了電視劇中無法完整塑造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