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張晚清的罕見老照片:一邊一夫一妻,一邊納妾成風

話說,在電視劇中,我們總能看到古代人都是三妻四妾,過得瀟灑快活。

事實是并非所有人都能三妻四妾。

在漢代,卿大夫可以一妻二妾,一般有地位的人可以一妻一妾,但是普通老百姓是不允許納妾的。

到了魏晉時期,雖然在上層貴族的納妾標準上發生了變化,但是老百姓還是不準納妾,能享有這種特權的只有統治階級。

圖為清末官員一家。妻妾雖然都是丈夫的女人,但是地位上有很大懸殊,唐朝時曾頒布法令,禁止將妾升為妻,如有違反男的要服刑一年。

明朝時期,朝廷依然貫徹著平民百姓不準納妾的規定,但是很多有錢人家往往會通過招幫工、奶娘來鉆空子。

在原則上,清朝平民也是不得納妾的,但是考慮到傳宗接代,允許男子40歲還沒孩子的可以納妾。

辛亥革命后,頒布法律規定了一夫一妻制,但是民間納妾成風,就連許多高級官員也是如此。

直到新中國建立后,一夫一妻制度才真正實行起來。

正在勞作的木匠。

1890年,李鴻章與兒孫輩合影。照片下方的文字清晰介紹了拍攝背景: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月,天津紫竹林武齊照相館的日本攝影師吉川桂次拍攝于直隸總督府內。當時李鴻章任直隸總督,駐節天津。

坐在華蓋下的大臣。那個像傘一樣的華蓋,是古代帝王、大臣出行時專用的禮器,象征著權力地位。它的用料、色彩、尺寸,是區分官職大小、身份尊卑的一種標志。持華蓋的人要使其前傾,罩在大臣的頭上。不過,雖然有華蓋和護衛加持,這位大臣看上去并沒有威風凜凜的形象。

山東某地的英國傳教士合影。這些人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穿上了當時老百姓的服裝,看上去竟然毫無違和感。他們在裝扮上入鄉隨俗,也是為了高效傳教,這樣更有利于與本地人打交道,所傳播的教意自然更容易被接受。

1901年,蹺著二郎腿拍照的女子。這名女子的拍照姿勢,有意突出自己的「三寸金蓮」。我們現在覺得纏足不可思議,既不美也不健康,但在當時的社會認知里,小腳是美麗女人的首要條件,在華北很多地方,大腳女子很可能嫁不出去。

兩名女子正在推石磨。正對鏡頭的女子裹小腳、穿弓鞋,行走不便,干體力活對她來說很勉強。石磨是那個年代農村人家都有的生活必需品,糧食變成可烹飪的面粉,磨面工序必不可少,當然,這種方式磨出來的面粉非常粗糲。

1901年,直隸獻縣知縣吳燾。這就是傳說中縣太爺的形象。晚清留下照片的知縣非常少見,吳燾之所以能留下影像,是因為他與當地的傳教士葛光被是朋友,托洋人的福拍了照片。

1901年,直隸某地官員與八國聯軍軍官合影。右邊的洋軍官側對鏡頭,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

1892年,福州,四名兒童在一個庭院里合影,身邊是一盆盆盛開的菊花。

1904年,一位精心修飾過眉毛的婦女。她的著裝帶有濃厚的晚清時代特色。她頭上戴的抹額、身上穿的襖裙,都是傳統風格,但在細節上已經不是那種寬大的形制,而是更加緊身,能突顯女性的身材曲線。

認真讀書的男子。

正在寫字的男子,看鏡頭的眼神很犀利。這些照片所記錄的場景,都是有一定文化水平、有一定經濟實力人士的生活畫面。

我們借此機會,看看晚清「有身份證的人」過著什麼樣的居家生活。

他們既有讀書、彈琴這樣高雅的文化活動,也有抽鴉片這樣惡劣的行為。當然,需要說明,這些照片都是擺拍的,不是真實生活的抓拍。

對著鏡頭吃米飯的男子。笑口常開,胃口常在。

一群聚餐的男子,猜拳行令、吃肉喝酒。此刻,拿著手機的你,最懷念的就是和朋友在飯店里吃吃喝喝的日子吧?

衣著隨便的男子。多日不出門的你,衣著打扮是不是也很隨意?不洗頭、不化妝,穿著寬松舒適的棉睡衣,趿拉著拖鞋。不能出門雖然不便,但也有這個好處,不必在乎別人評價自己的外在形象,樂得逍遙自在。

讀書的文人雅士。約上好友談天論道、縱橫古今,是很流行很有格調的活動。

抽鴉片的場景。晚清抽鴉片現象在社會各個階層都很普遍,一般人并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其實,抽鴉片抽掉了多少人的精氣神,抽掉了多少家庭的經濟基礎!

兩個男子在下棋。琴棋書畫在古代號稱「四藝」,是文人雅士必備的技能,古人下的棋指圍棋,下棋稱為「對弈」。

演奏樂器,一人撫琴、一人吹笛。琴棋書畫中的「琴」,主要是指「古琴」這一種樂器,但也可以泛指所有樂器,如胡琴、月琴、簫、箏、琵琶、笛等。

一家人齊齊整整,難得的溫馨時刻。

用戶評論

2023/3/27 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