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拍之一。今天給大家看一組在同一場景下的9張連拍照片,這是美國畫家、攝影師William Henry Jackson的作品,拍攝時間是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拍攝地點不詳。根據人物的穿著判斷,鏡頭里的人物來自富貴之家。
連拍之二。刊發這些照片的美國國會圖書館網站沒有注明拍攝地點,也沒有交代被拍攝者的身份。不過我們不難推測William是在美國拍攝的,照片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美國的華人或華僑。
連拍之三。美國國會圖書館網站提供的有限信息告訴我們,照片中的人物是一家人,也就是一位母親和他的5個子女。家中男主人可能在美經商,也有可能是清廷派駐的使節。總之,家里經濟條件非常殷實。
連拍之四。這個家庭在美國必定有相當成功的商業活動或者有一定影響力的政治地位,要不然請不動William這樣「大腕」級的攝影師為他們拍攝。甚至可以說,男主人與William是過從甚密的朋友,這次拍攝就是一次日常的私人交往活動。
連拍之五。人物身后放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三行字:「唐番地主財神」「昔年為地主,今日是財神」。「唐番地主財神」就是被華人華僑帶到海外的財神爺,財神爺遠渡重洋,保佑全球的中國人發財致富。敬拜「唐番地主財神」的傳統至今未絕,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連拍之六。從照片中人物的服飾判斷,他們來自廣東省或福建省。母女三人均天足、穿登云履,這在晚清廣東、福建客家人群體中非常普遍。最后一位女孩穿高底鞋,很像旗人婦女的馬蹄底鞋。母親的服裝是典型的東南沿海客家女性的款式。這一點看法,不知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認同?
連拍之七。晚清時期有關人物題材的照片非常豐富,但連拍模式還是十分少見,這也是本文刊發的母子組圖的價值所在。100多年前,照相機很笨重,攝影技術不夠先進,要對人物(特別是移動中的人物)進行連拍并不容易,稍有不慎就拍虛了。
連拍之八。這個家庭有5個孩子,現在看來很多,但在當時并沒有什麼特別。
連拍之九。William使用了玻璃干版底片拍攝,從這張沖印照片來看,干版因年代久遠已有缺損。干版感光速度快,適合室外拍攝,這是那個時代最為先進的攝影技術;缺點是脆弱易碎,不便保存。本文連拍照片能保存至今,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