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光輝史冊當中,挑選一份能力最為卓越、戰績最為輝煌的名將榜單,那麼封狼居胥的霍去病絕對是名列前茅的。
從18歲被封為剽姚校尉開始,直到24歲英年早逝,短短六年時間里,霍去病數次率領大漢精騎千里奔襲于北方草原大漠,屢次攻克侵擾漢朝邊境的胡人。
霍去病影視形象
而原本在漢初一直壓制著漢朝的匈奴,也在霍去病的猛攻之下,逐漸崩潰,最終走向了分裂,湮滅在了歷史長河當中。
19歲那一年,剛剛晉升為驃騎將軍的霍去病,就率軍深入荒漠,兩次指揮河西之戰,成功拿下了河西四郡,打通了河西走廊。
這也是華夏政權第一次真正地占領了這片戰略重地。
圖片來自網絡
為了紀念霍去病所做出的貢獻,河西四郡還專門沿用他為其所取的名字: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
而這四個地名,也一直伴隨著霍去病的名字流傳了兩千多年,一直到今天都仍在沿用...
那麼,當年霍去病究竟是如何大破匈奴,拿下河西四郡的?他的軍事才能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圖片來自網絡
說起霍去病的一生,除了極為精彩的從軍履歷之外,他的年少成長之路也是十分具有傳奇性的。
公元前140年,霍去病出生在平陽侯府當中。
雖然是出生在侯府,但是霍去病卻并不是顯貴的少爺,而是府中女奴衛少兒與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
在那個封建的年代,作為奴隸的孩子,又是私生子,可想而知如果沒有命運的眷顧的話,霍去病將會面臨著多麼困苦的生活。
霍去病影視形象
他的父親在他出生后不久就拋棄了他們母子倆,返回到了平陽縣從此不知所蹤。
霍去病只好由母親衛少兒獨自一人辛苦撫養。
本以為長大之后會跟母親一樣,在官府當中籍沒為奴,命運交由他人之手。
可是上天似乎并不想看到一代天驕就此埋沒,于是慷慨地向霍去病一家人賦予了恩賜。
圖片來自網絡
建元二年(前139年),霍去病的小姨衛子夫得幸漢武帝劉徹,嫁入到了皇宮之中。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衛家全家都由此翻了身。
衛少兒的官奴身份被免去,帶著兒子開始過上了好日子。
到了霍去病13歲那一年,衛子夫又如愿以償地成為了大漢皇后,這更是讓衛氏一家扶搖直上成為了皇親國戚。
圖片來自網絡
後來,舅舅衛青又為漢室建功立業,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
備受舅舅寵愛的霍去病也被接到了長安城里,跟隨在其身邊習練刀槍棍棒、騎馬射箭。
這個時候,霍去病的從軍天賦就已經開始凸顯。
不久之后,霍去病又被接到了皇宮當中跟隨著姨父漢武帝生活。
圖片來自網絡
由于霍去病從小性格就是十分外向,年少時就頗有氣概,這也讓漢武帝對這個小外甥非常喜愛,還讓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
在那段時間里,漢武帝經常帶著他出去打獵鍛煉騎射本領。
後來漢武帝還曾想親自教授外甥孫子、吳起的兵法,可霍去病卻對著姨夫說道:
「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
意思就是「打仗是看謀略怎樣善了,不必學習古代兵法。」
這樣的豪言壯語讓漢武帝更是對霍去病倍加青睞。
圖片來自網絡
有衛青和漢武帝兩大能人的教導,本就天賦出眾的霍去病成長速度更加迅捷。
18歲那一年,霍去病被武帝親封為剽姚校尉,命令其跟隨舅舅衛青前往北漠出征匈奴。
從小看著霍去病長大的漢武帝十分清楚自己這個小外甥有多麼的勇武。
不過,畢竟先前都是在紙上談兵,所以這一次他也想用實戰的方式來對其進行考驗。
可令漢武帝沒有想到的是,霍去病的第一次出征,就給他帶來了極為震撼的驚喜。
霍去病雕塑
在率領大部隊來到隴西之后,衛青命令兵卒們暫時駐扎了下來。
這讓霍去病十分不解,他詢問舅舅:「為什麼不趁著大家氣勢正盛的時候,對著匈奴發動猛攻,一鼓作氣將他們擊潰?」
聽到外甥的問話,衛青笑了笑回到:「你這個孩子雖然勇武,可現在看來還是年輕缺乏經驗。」
與匈奴作戰將近二十年的衛青,自然有著他的想法。
在當時草原大漠的天氣極其詭異,動輒就是漫天的沙塵暴。
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輕易地孤軍深入,那麼很有可能會陷入到被風沙席卷的迷途之中。
到那個時候,如果匈奴騎兵突然來襲,那麼漢軍就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可「年少輕狂」的霍去病卻有著他那獨到的想法。
在霍去病看來,身為游牧民族的匈奴,最為強大的,就是他們騎兵的機動能力。
如果穩定下來等待時機發動大兵團作戰,那麼即便是能夠初戰打勝,那也很難將潰敗而逃的匈奴留下來。
等到他們緩過氣來,依然會再次南下對漢朝進行騷擾。
圖片來自網絡
于是,霍去病當即組建了一支800人的精騎,隨后獨自率領著這支部隊深入大漠,主動對匈奴發起了突擊。
當霍去病這支部隊千里奔襲到匈奴人的面前,這讓他們嚇了一跳。
畢竟在以往的作戰力,漢軍從來都是使用以逸待勞的陣地戰亦或是大兵團推進的殲滅戰。
如此快速而又猛烈的「閃電戰」,明明是他們匈奴人所擅長的。
所以,當漢軍「從天而降」的時候,很多匈奴人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為是搞混了自己的友軍。
直到清楚地看到漢軍旗幟的時候,他們才驚恐地反應了過來。
圖片來自網絡
就這樣,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匈奴的漠南王庭如同豆腐一般被霍去病的尖刀斬碎。
匈奴單于伊稚斜來不及做任何反抗,慌忙地帶著一眾殘兵向北方逃竄而去。
在經過一番廝殺之后,包括匈奴的相國、當戶、甚至是伊稚斜的祖父輩籍若侯產等高級官員在內的2000多名匈奴人被霍去病當場斬殺。
單于的叔父羅姑比被當場俘虜。
此次來犯的匈奴大軍被一舉擊潰。
圖片來自網絡
消息傳回朝堂之后,全國上下大為震驚,漢武帝更是對自己的這個小外甥刮目相看。
為了表彰霍去病的功績,漢武帝當場下令,賜封其為「冠軍侯」,意為「功冠全軍」。
并且割南陽郡穰縣的廬陽鄉、宛縣的臨駣聚(今河南鄧州西北)為冠軍侯國。
初戰即封侯,也讓霍去病瞬間名震漠北,同時也就此開啟了他的從軍之路。
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說初戰封侯是揭開了霍去病光輝從軍史的序章,那麼收復河西四郡,打通河西走廊就是這本史冊當中的[高·潮]。
元狩二年(前121年),匈奴經過一年多的休整之后卷土重來,派遣五萬人馬,占據了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這里是西域連接華夏中原地區的關鍵之所。
如果能夠將此地拿下,那麼大漢王朝將占據出擊西域的主動權,對于開疆拓土,一統中華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
圖片來自網絡
于是,漢武帝再次將十九歲的霍去病任命為驃騎將軍。
派遣他率領部隊前往河西,出擊駐守在那里的匈奴渾邪王、休屠王部。
當年春天,霍去病率領一萬精兵,西出隴西,再次利用閃電戰的方式向著河西東部的休屠王奔襲而來。
這次的交戰與之前不同,早在漢軍出關的時候,匈奴就已經有所防備。
然而,即便是正面對決,霍去病的威猛仍舊是絲毫不減。
在兩軍相遇之后,霍去病如同一把尖刀一般,沒有絲毫的停頓,帶著500多名騎兵直插敵人中軍。
圖片來自網絡
剎那間,雙方戰作一團。
在與敵人交戰的時候,霍去病身先士卒,拿著一桿長槍,在戰場上來回穿梭,口中一邊喊著殺敵的口號,一邊帶著身邊的兵卒向前推進。
在他的帶領下,這500名騎兵戰士,一個個都打了雞血一般,嘶吼著與周圍不斷涌來的敵人廝殺。
他們的氣勢甚至碾壓過了往日民風更加彪悍的匈奴人。
過了一個多時辰之后,眼看在人數占優的情況下遲遲拿不下這500人,匈奴逐漸開始亂了陣腳。
圖片來自網絡
這個時候,看到了機會的到來,霍去病利用騎兵的機動能力,帶著大家重新從亂軍當中殺了出來。
之后他快速往后方行進,帶著剩下的一萬名主力部隊全部撲向士氣逐漸低落的匈奴人。
兩萬多名匈奴士兵竟然被一萬漢軍追著屁股打。
甚至連單于的兒子都差點被霍去病當場斬殺。
在獲得首勝之后,霍去病又馬不停蹄地轉戰河西五國,之后越過焉支山,六天的時間內急行軍1000多公里,沒有給匈奴一絲喘息的機會。
逃到在皋蘭山下時,眼看實在難以逃脫,剩下的匈奴殘兵只好再次與霍去病進行激戰。
圖片來自網絡
可這個時候他們的戰意早已經被摧毀殆盡,又怎麼可能是士氣正盛的漢軍對手?
最終,駐守河西的5萬匈奴被斬殺了8900余人,匈奴折蘭王、盧侯王先后戰死,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等不是被俘虜就是率領殘兵投降。
時隔一年之后,霍去病再次幫助漢朝獲得了極為璀璨的大勝。
以一萬兵力擊潰敵方五萬,這場戰爭改變了北方游牧民族對漢朝重文輕武的印象,讓他們開始對這個龐大的中原王朝產生了畏懼。
從此之后,在北方遼闊的草原當中,也有了「一漢當五胡」的傳說。
影視劇照
三個多月之后,霍去病又聯合合騎侯公孫敖從北地郡(今甘肅環縣)率軍分路進軍,對匈奴發動了夏季攻勢。
本來設定的戰術是兩路夾擊,從東西兩個方向對渾邪王部予以重擊。
結果在行軍路上,公孫敖的部隊卻在風沙當中迷了路。
兩軍轉眼變成了孤軍,卻并未讓霍去病行軍的腳步有絲毫的停滯。
圖片來自網絡
畢竟孤軍奮戰這種事情,是他一直以來最為擅長的。
當部隊靠近敵人的陣營還未曾見到友軍趕來時,霍去病當機立斷立刻轉換了戰術。
他放棄了原本擬定的目標,果斷更換路線,越過浚稽山、居延海,直奔單于王庭而去。
當霍去病的輕騎部隊又一次殺到眼前的時候,匈奴人幾乎已經陷入了崩潰。
他們絞盡腦汁也想不通,這個年輕的將軍究竟是從何而來?難道真的是天將下凡,所以才會絲毫不知畏懼?
圖片來自網絡
還未等他們想通這個問題,霍去病就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將匈奴大軍打掃了個干凈。
在此役中,漢軍共斬得匈奴軍首級三萬二百級,生擒匈奴五王,五王母,匈奴單于的閼氏及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
這場戰役讓匈奴實力大損,從此再也沒有占據河西的實力。
至此,河西走廊全線被霍去病所打通。
河西之戰行軍圖
匈奴為此悲歌道:「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在占領河西走廊的四個重城時,為了彰顯漢朝的雄威,霍去病專門將此地原本被匈奴定下的地名進行了更換。
分別將其命名為武威、張掖、酒泉、敦煌。
后世為了紀念霍去病的功績,將這四個地名徹底擬定了下來,歷朝歷代都未曾將其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