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1月,一本名為《北清大觀》的影集暢銷不已,它以一張張老照片記錄下了晚清時期的中國的人文現實,上至皇家國戚,下至黎明庶族,一幀幀畫面,一張張面孔,天津的山本照相館發行的這本晚清的影集記錄下人文風貌跨越晚清長達5年的歷史紀實。
下面就跟隨本文一起來感受這些老照片所帶來的晚清氣息,感受這些直觀的畫面帶給我們的人文之視覺沖擊。
在這幅圖里,一個男子脖子套著木板枷,他有一定的行動自由,但只能如此示眾被人圍觀,日曬雨淋,流浪街頭,比起蹲監獄,這種懲罰方式要殘忍上萬倍。戴枷示眾,無法正常的吃喝拉撒,甚至連睡覺都要用磚頭支起枷板,這種刑罰方式屬于酷刑。
但在清朝應用范圍卻很廣,懲罰期限從幾天到六個月不等,極端情況下有長達二、三年之久,甚至永遠,直至去世,那種痛苦可想而知。
古代官員衣服上有一種圖案叫蟒,蟒可能會被不認識的人誤認成龍,但事實上蟒不是龍,只是和龍有些像,它只有四爪,這種袍子就是蟒袍,即花衣,是官員的服裝也是古代官員權力的象征。三品以上大臣可繡九蟒,四品以下就要繡八蟒,七品以下只能繡五蟒。
眼前的這艘御船,名叫「鏡春艫」,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專用。1888年,頤和園建成后,慈禧太后經常在頤和園居住。光緒帝被監禁后,為便于監視慈禧便帶著皇帝一同前往頤和園,可謂是「毫不怠慢」,慈禧太后的專斷正如封建的專斷一般讓人窒息。
晚清的集市別有一番風味,水果攤前老闆將西瓜切成大塊以此吸引著顧客,這種銷售技巧我們如今也在使用。面對如此細心又熱情的老闆,顧客怎能殘忍拒絕呢?攤子上的水果品種雖少但擺放規整,大概也是很希望賣個好價錢吧。
這張照片里的女子神色迷離,似乎很是享受,她躺在煙榻上,一個小丫頭在旁邊伺候著,旁邊放著吸大煙的工具,我們可想清朝的大煙不僅殘害男子,對這些有錢人家的女子也是一種傷害,腐蝕肉體更腐蝕精神。
木工的午餐是湯和窩窩頭,正所謂清湯寡水,如詩所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事實上清朝國債的重擔主要壓在了農民的肩膀上,國家加大征稅,人民不得不縮衣節食,本就是不富裕的自然經濟,這讓以務農為生的大多數人更加窮苦,即使是木工也無法逃脫忍受饑餓。
「嘗有友人入內城赴宴,各征一妓侑酒。門外車馬闐咽,忽見以艷妝[少.婦],年約二十許,稱紅托呢車揚鞭竟入」。這段話是在描述陪酒的皇族貴婦,晚清國債眾多,清政府缺錢,再加上自然災害導致糧食減產,國庫虧空嚴重時,為了衣食所需就連皇族成員也要自食其力。
北京東單的「就日」牌樓,「就日」取自《史紀·五帝紀》:「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意思是在東邊看日出,這個牌坊也因此被稱為就日坊。袁世凱稱帝前,把「就日」改成了「景星」,在孔尚任的《桃花扇》中有這麼一段:「河出圖,洛出書,景星明,慶云現……」。
1923年東單牌樓因交通建設需要被拆除,不過認真說來,這些老字號的街區對于老北京甚至是外地人來說,還是那麼的具有親和力,因為這里邊有故事與傳奇,有歷史與文化的濃韻。
在這些照片里,更有一組博人眼球的青樓女子照,它們向外界展示了晚清滅亡前的歷史瞬間之晚清腐朽的青樓女子竟外出應酬。昏腐的社會氣息下衍生昏腐的社會現象,晚清的青樓相比于往朝甚至是清朝前期、中期更加穢氣,此時的青樓女子大多數只是普通女子,極少有文化。
為了得到更多的報酬,這些青樓女子在老媽子的陪同下外出應酬,仿佛進行一項井井有序的業務。這些老照片大多數讓人心塞,它們共同展現了晚清衰敗的社會圖景,壓抑的氛圍透過畫面攝入觀者心神。
結語:當然了,每一張老照片都是珍貴的,它們記錄著晚清群眾生活的艱辛痛苦,它們承載著沉痛的記憶時刻喚醒觀者的愛國思情,社會景象的腐敗落魄必然是由國家的衰敗帶來的,它們的歷史意義重大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