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真實照片」:美國博物館收藏到現在,那就是她真正的樣子

慈禧這個名字人們都不會陌生,其形象也是歷史上一直存在爭議的。

慈禧1835年出生,本是寒門出身的宮女,但是當慈禧漸漸取得皇后、太后身份之后,慈禧就成為清朝真正的統治者。

慈禧個人經歷均富有爭議,傳奇。

在她執政時期,清朝有很多大事,比如甲午戰爭,義和團運動,戊戌變法等等,無一不與其有不解之緣。

多數人對慈禧相貌的印象,總像蒙上了一層歷史迷霧,讀起來并不是那麼真實。

不過,其中一幅珍藏于美國國家肖像館的照片卻被譽為慈禧最本真的樣子。

圖中為慈禧晚年所攝,身著清朝傳統華麗長袍、戴龍鳳冠、端坐寶座。臉上皺紋,皮膚疲憊感,讓你有一種歲月沉重感。

這幅畫是1903年美國傳教士威廉·莫斯利所作。

威廉·莫斯利(William Johnstone Moseley)是十九世紀英國的攝影師和植物學家,曾于1873年至1874年和1876年至1877年兩次前往中國。

在其游歷過程中,攝下大量中國人,景物及建筑物圖片,并記載許多中國植物物種。

1874年至1875年,莫斯利應邀前往北京,有機會拍攝了慈禧太后和其他宮廷成員的照片。

這些攝影作品成為有史以來第一部慈禧攝影作品,并為后世慈禧形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莫斯利攝影作品表現了慈禧太后的宮廷生活,服飾及儀態等,被譽為清代宮廷生活及慈禧太后圖像的寶貴記錄。

也許許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古人難道不該把攝影當作鬼魂術來躲避?慈禧為何讓傳教士入宮攝影?

實際上,這種認識是有誤區的。

攝影術發明與推廣于19世紀中葉之后,慈禧則生活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之交,此時攝影技術已在中國得到推廣。

在此期間,攝影已不是西方文化的標志,而逐漸傳入中國官方與民間生活。

盡管中國古代攝影術還沒有得到廣泛應用,但是到了近代中國攝影已開始得到人們的認可與運用,慈禧就是這樣的崇尚者與擁護者之一。

威廉·莫斯利之所以能應邀赴京為慈禧拍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在那個時代是一位久負盛名、技術水平居高、名聲顯赫的攝影師,并在西方國家拍過一批重要人物肖像照片。

另外還被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授予攝影師頭銜,作品廣受矚目與好評。

在這樣的背景下,慈禧選擇邀請他來北京拍攝自己的照片,一方面是出于對他攝影技術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向外界展示清朝的文化和形象。

從《清史稿》和其他各種歷史文獻看,慈禧曾多次表示對西方攝影技術感興趣,曾下令官員到國外調查研究。

其中清代欽差大臣岑毓英1873年受慈禧指派到歐洲學習科學技術,包括攝影技術。

另外,慈禧親自給攝影師拍照,支持宮廷內攝影活動。

大量歷史文獻顯示慈禧對于攝影技術有著極大的興趣。

其中《慈禧太后御批頒行宣統全書》載:1898年慈禧下詔成立御用攝影局便于皇家成員攝影。這一舉措,可見慈禧是非常重視攝影技術并大力推廣攝影的。

與此同時,在《慈禧太后年譜》一書中,慈禧曾數次提到她參加攝影一事。比如1896年慈禧首次攝影經歷時,就簽了字,要把照片裝到紅綢裹著的皮革盒子里面去保存。

慈禧也曾多次邀請國外攝影師來皇宮給自己照相。1896年,根據《清朝后宮大觀》一書,英國的另一位攝影師W.W.Houstoun也應慈禧太后之邀,前往頤和園為慈禧拍照。

《清宮舊聞》載:慈禧1903年曾經親自給皇宮中的某妃子拍照,後來又使這張相片做成明信片,并遣使贈給當時僑居國外的侄子及皇太極子孫。

總之這些歷史記載說明慈禧對攝影情有獨鐘。

設立御用攝影局、請外國攝影師在皇宮內攝影、親自給皇宮內嬪妃攝影等史料既是慈禧喜愛攝影技術、宣傳攝影的見證,扶持攝影技術發展的同時,她也鼓勵國內攝影的普及與運用,并親自參加攝影并收集到大量攝影作品。

慈禧之所以對攝影情有獨鐘,原因大概是因為認識到攝影技術潛在的價值。

攝影技術能夠記載歷史與文化,還能夠為清政府進行宣傳與外交交流服務。

清朝外交官李鴻章曾在《往事并州雜記》里提到慈禧讓外國人照相,就是想讓世人看到清朝的豐功偉績和自己的領導才能與聰明才智。

慈禧把攝影作為宣傳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提升自己在國內外的威望與地位。

所以,慈禧拍照的時候就會非常自然地表現出來,并想顯示出她的美麗與尊嚴來強化她的形象與統治。

另外,也有文獻認為慈禧晚年想透過對外展現自身形象,尋求國外支持與援助,抵抗越來越強大的外在壓力與威脅。

此外,慈禧對于攝影的喜愛還反映了慈禧對于外國文化與科技的興趣之處,慈禧通過攝影師去認識與嘗試新技術、新東西,從而更好地把握國際形勢,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慈禧在世時曾畫過多幅肖像畫,不過這些畫均為官方所繪,意在顯示其威嚴與權威,所以常被視為過分美化。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博物館陳列的莫斯利攝影作品,這些作品有其客觀真實性。這幅畫表現了慈禧晚年的容貌,反映了一種歲月的滄桑之感。

這張照片的存在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因為很多人認為這是慈禧最真實的面貌,它不像許多繪畫和雕塑作品那樣被美化和理想化。

盡管這幅照片只表現慈禧太后的某一方面,但是它向我們開啟了認識慈禧真實形象之窗,使我們更接近歷史、更深刻地理解這一歷史人物的幕后。

用戶評論

2023/3/27 14: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