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兒子尿床「母身暖」,母老尿床「兒嫌臟」
2024/04/17

ADVERTISEMENT

年紀大了,真的沒有用了,張奶奶感嘆,干不了活賺不了錢就算了,現如今,自己才75歲,有時連大小便自己都控制不住了。

她真的不想這樣,她已經非常意了,可一切不如她的愿,這不,她又將床尿濕了。

摸著屁股下面濕濕的一塊,她嚇得一激靈,趕緊顫顫巍巍地爬出來,自己在衣柜里找了衣服,拄著拐杖進了廁所。

廁所里放著塑料凳子,她打開淋浴頭,坐在塑料凳子上開始洗澡。

她把她尿濕了的衣服丟進她的洗放專用桶里,接了水放了點洗衣粉。

自從她開始尿床,兒子兒媳嫌棄她,給她一個桶子,讓她把尿了的東西放里面去洗,至于別的桶子是不能亂用的。

人老了,有老人味了,又尿床,張奶奶不怨孩子們嫌棄自己,因為她自己都討厭自己這樣了。

有一次尿床后,她想把衣服床單丟洗衣機里去洗,這樣她不費神又省事,可是兒子兒媳根本不同意。

ADVERTISEMENT

兒子說:「媽,您尿濕了的褲子和床單放洗衣機洗肯定不可以,我家只有一個洗衣機,您洗了后我們就都不敢洗了,總感覺里面還沾著尿似的。」

夏天還好,尿濕了她自己霸蠻能搞定;到了冬天,尿濕了可就慘了,衣服、床單、下面墊的棉絮全濕了,她自己都搞不定自己了,更別說去處理別的東西了。

她就央求兒子幫忙。

兒子人高馬大的,懶得不行,除了上點班,家務活啥都不太會,也不愿學。

她求兒子幫忙,兒子就叫兒媳:「秀清,咱媽尿床了你過來幫她洗個澡,換下東西。」

兒子回頭又埋怨自己的老母親:「我媽您是越老越糊涂了,越老越沒用了,你要尿尿了趕緊起床上廁所呀,干嘛尿床上,一天到晚凈給我們搗亂添麻煩,真是頭大。」

張奶奶嘆氣,說:「兒呀,我也不想尿床啊,都是尿床后濕濕的我才知道呀!我是老了沒啥用了,可我也要臉呀,不至于懶到不起床就把尿尿床上呢。」

兒子聽了不吱聲了。

兒媳過來給她洗澡,穿衣服、換棉絮床單,一摸蓋的被子也濕了就惱了,罵婆婆:「你這是老糊涂了,才75歲,也沒多大年紀,我娘家奶奶,90歲還沒尿過床呢,您比她少15歲,就尿過好幾回了,可真是磨人呀。

ADVERTISEMENT

兒媳開罵,張奶奶乖乖閉了嘴。

她不怪兒媳,兒媳秀清對她真的不錯,從70歲開始,她的身上就散發著若有若無的老人味。

剛開始,秀清以為是她洗澡沒洗干凈,她就天天洗澡洗頭髮洗衣服,但氣味還是有,後來秀清說沒辦法,你該咋過還咋過吧,人老了估計身體機能下降了,這氣味是沒辦法消除了。

後來可能是因為習慣了,秀清不再因為她有老人味嫌棄她。

而張奶奶自己的女兒,在這些方面還不如兒媳婦。

過年過節來家里,進門立馬戴上口罩,說我媽你這老人味可真的太大了,熏死了。

女兒沒來,到吃飯的時候,她都是上桌吃飯的。

只要女兒一家來做客,女兒就要求她吃飯到自己房里吃,不讓她上桌來吃。

說媽您可千萬別坐過來,您一坐過來,我和健龍、涵涵聞著您的老人味,怎麼吃得下呢。

ADVERTISEMENT

健龍是張奶奶女婿,涵涵是女兒的兒子,張奶奶的外孫。

女婿和外孫是從來不進張奶奶房間的,他們比女兒還嫌棄她,戴著口罩,遠遠地叫她一聲,算是打了招呼。

女兒是自己生的養的,對自己都是這樣的態度,作為兒媳的秀清,比起自己的女兒,真的要好太多。

這老人味才習慣沒多久,張奶奶又開始尿床了,這下秀清脾氣又來了。

她讓丈夫帶著張奶奶去醫院看病、開中藥吃,中藥吃了幾千元,效果也不大。

醫生最后搖頭,說:「 老人由于年齡增大,身體各項功能都會減弱,膀胱控制能力也可能變差,導致老人尿床,沒有辦法的。」

因為總是給兒媳帶來麻順,兒媳有點不耐煩了,張奶奶也過意不去,就打電話給女兒,想去她家住幾個月。

女兒聽說張奶奶想去她家,二話沒說就拒絕了,說:「媽,您可別來禍害我,您來我家,一屋子的老人味,我們飯都不要吃了,家都不用回了。

ADVERTISEMENT

都說養兒防老,您好好呆在我哥家吧。」

張奶奶氣憤,說養兒防老,那我養你有啥用呢?

女兒聽了淡淡地答:「養我是沒用,所以您別指望我。您指望您兒子吧,小時候我哥尿床尿到六歲多,您不是都笑呵呵的洗來洗去嗎?現在輪到您尿床了,就應該由我哥我嫂子來照顧您。」

張奶奶聽了,氣不打一處來,但是她老了,女兒不愿接她去住,她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女兒的話讓她想起了兒子小時候。

兒子小時候,尿床是家常便飯。

夏天兒子睡覺的時候,張奶奶會在兒子的屁股下墊一塊大大的塑料布。

冬天兒子睡覺的時候,張奶奶怕兒子冷,會在塑料布上墊上一些稻草和舊衣服。

兒子尿床了,只要把塑料布上的東西換掉,把褲子換掉就好了。

因為別人家的孩子不尿床或者很少尿床,所以左鄰右舍就笑張奶奶生了個「尿床王」

ADVERTISEMENT

張奶奶聽了很生氣,為此還找這些笑話兒子尿床的人大吵一架,說:「孩子這麼小,尿床不正常嗎?又沒要你們洗,我愿意洗,干你們啥事?真是狗咬耗子多管閑事。」

張奶奶發起飆來挺兇的,鄰居們心里有點畏懼,慢慢地就不再說了,本來也是的,別人家孩子尿床,也沒尿到你家床上,也沒要你們管,你吃飽了飯管別人家閑事干什麼?

其實私底下,張奶奶也急呀,和老公偷偷摸摸帶著孩子上醫院找醫生。

可人家醫生說了,你兒子尿床,有可能是生理性的因素:常見于年齡較小的孩子,由于膀胱收縮功能發育尚不成熟,排尿自控能力發育不完善,就可能會出現老是尿床的現象。伴隨孩子逐漸生長髮育,尿床現象可逐漸消失。

還有可能是遺尿癥:如果孩子患有遺尿癥,就會出現老是尿床的現象。多考慮可能與遺傳因素、精神因素、疾病因素、膀胱功能紊亂等因素相關。

醫生說不要老是當著孩子的面說他尿床這件事情,也許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機能得到完善,尿床現家就會慢慢減少,而這,需要等待。

ADVERTISEMENT

張奶奶和老會從此閉口不提兒子尿床的事,他們相信隨著兒子的長大,一切都會好起來。

他們一直等到兒子七歲,才等來了他們想要的結果:兒子不尿床了。

在兒子尿床的這六七年里,他們因為心疼兒子,從來不曾舍得罵他一句。

張奶奶做夢也沒想到,幾十年后的自己,居然會因為年齡大了而尿床。

張奶奶洗完澡,換上干凈的衣服,又拄著拐權走進自己房間。

兒子兒媳上班去了,她想自己要趕緊把尿濕的床單和布墊子洗一下晾了曬了。省得兒子兒媳回來,看到她尿床了又壞了心情。

她喜歡看到他們高高興興、開開心心的樣子,這樣他們說話也是和顏悅色的,偶爾還會陪她聊聊天。

她不喜歡看到兒子兒媳一回家就滿臉陰云密布、長噓短嘆的樣子,這樣她就會被挨罵,會被嫌棄,就像個做錯事的小孩,怯生生的不敢做聲。

ADVERTISEMENT

她摸了摸蓋的薄被,謝天謝地沒有濕。

她把蓋的薄被抱了放邊上的床頭柜上,然后去扯床單,由于站立不穩,她一趔趄摔在地上。

她在地上坐了一會,想爬起來,可費了九虎二牛之力就是爬不起來。

「這老了真的沒有用了。」她坐在地上再一次發自肺腑地感嘆。

她想自己等會再爬不起來的話,估計要在地板上坐到兒子兒媳回來了,這挨罵挨批評估計是跑不了了。

正在她七想八想的時候,有鑰匙轉動門鎖的聲音。

誰會這麼早回來呢?這還沒到下班的時候啊?

「奶奶,我回來了。」孫女清脆的聲音在外面響起來。

她的兒子兒媳就生了這麼一個女兒,是她的寶貝疙瘩,對她可好了,每次回家都要對她噓寒問暖,陪她聊會兒天的。

「晴晴,我在房里呢。」她趕緊回答。

孫女放下包走了進來,一見她坐在地上,嚇得趕緊過來抱她。

ADVERTISEMENT

孫女單瘦,張奶奶有點胖,她費盡吃奶的力氣,抱了她幾次才把她抱起來。

「您沒摔著哪兒吧?要不要去醫院?」孫女關切地問。

張奶奶搖頭,說哪也沒摔著。

她指指床單,不好意思地對孫女說自己又尿床了,洗好了澡,想把床單墊子換掉洗了,結果一不小心就摔了。

「晴晴,奶奶現在就是個廢物了,沒啥用了。除了會吃,就是給你們添麻煩。」張奶奶說著說著哭了。

孫女把她扶了讓她坐客廳沙發上,又給她打開電視,放她喜歡看的京劇。

自己跑進張奶奶房里,給她換了尿濕了的床單墊子。

她把這些東西放進廁所的桶里,打開水籠頭,戴好手套洗了起來。

洗完后她把它們晾在生活陽台上,然后走到張奶奶身邊,告訴張奶奶,自己給她在網上買了兩塊老年人防尿床神器,以后可以輪換著用。

張奶奶點頭,對孫女說:」晴晴,讓你費心了,奶奶給你們添麻煩了。」

ADVERTISEMENT

晴晴笑著說您就喜歡講客氣,我是您孫女,不是應該的嗎?

然后她似乎像忽然想起什麼似的,問張奶奶:「奶奶,姑姑說我爸小時候尿床到七歲,可是他一次罵也沒有挨過,您和爺爺從來沒有嫌棄過他嗎?」

張奶奶點頭,說自己的孩子,心疼他還來不及,又怎麼會舍得嫌棄和罵呢?

晴晴繼續問:「奶奶,你和我爸同樣都是尿床,為啥他尿床這麼多年,沒有挨罵也沒有被嫌棄,而您尿床,卻要挨罵和被嫌棄呢?」

張奶奶陷入了沉思,同樣是尿床,尿床后的待遇為啥有這麼大呢?

想著想著她忽然哭了。

她哽咽著對孫女說:「你爸不被挨罵,是因為他有媽媽心疼他,心甘情愿地為他付出;我呢,尿了床被嫌棄和挨罵,那是因為我沒有媽媽了,沒有人心疼我了。」

莎士比亞說:母愛勝于萬愛。

有一首歌我聽一次哭一次: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ADVERTISEMENT

當父母老了:不要責怪他們大小便失禁弄臟了衣褲,他們也曾在你年幼時,為你擦屎端尿;不要責怪他們彎腰駝背腳步遲緩,他們也曾盡心盡力扶著你蹣跚學步;不要嫌棄他們把口水和飯菜流到衣服上、掉到地上,年幼時的你口水成線,飯菜都要靠他們喂;不要煩他們言語嘮叨含混不清,因為你也曾牙牙學語、吐詞不清,而他們卻認為是世上最動聽的歌謠。

我們年幼時,父母撫養我們長大;當他們頭髮白了,步履緩慢、開始尿床,我們也要多點耐心,陪他們慢慢變老。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