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期,國家內憂外患,人民受苦。如今,當我們看到清末留下的照片時,我們看到了當時的人們最顯著的特征是麻木。不僅如此,晚清中國人的麻木也有具體的表現。英國傳教士拍攝了一組難以接受的照片。圖為英國傳教士和一群晚清人的合照。
很多人都記得魯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寫過這樣一段: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從那以后,在魯迅的筆下,出現了「麻木不仁的中國人」的稱呼。圖上的場景與魯迅描述的事件相反。一名中國男子給日本人偵探,被俄軍隊絞死。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
都說清末怪事多,1900年,當八國聯軍進入北京時,他們被紫禁城的高墻所困擾。這時,中國人并沒有選擇成為旁觀者,他們從家中搬出來梯子幫助八國聯軍部隊爬上墻。後來,有些人還跟著八國聯軍去搶奪寶物。就好像什麼家國民族氣節全與自己無關一樣,絲毫不覺得可恥。圖為當時北京一些人的場景,幫助八國聯軍攀登紫禁城的城墻。
這張照片上的人物更加清晰。騎著墻頭拉八國聯軍登上城墻的,正是留著長長辮子的中國人。確實有些人受到義和團叛亂的影響,他們心懷仇恨,但更多的是幫助劫匪想從中獲取好處的普通人。當時的國人,竟然麻木不仁至此,僅因為那少數的酬勞,就同自己的敵人,國家的敵人站在了一起。清朝能不亡乎?
當八國聯軍在天津時,后勤物質供應不上,他們曾經放慢了攻擊速度。這時,一些中國人又跳了出來,他們開始與八國聯軍合作,組織了大批人員為八國聯軍運送物資。圖為當時美軍的運輸隊,可以看出,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普通的中國窮人。這種場景真的讓人很難過,怒其不爭,一言難盡。
與一些幫助八國聯軍的中國人不同,大多數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土上對八國聯軍的胡作非為進行了圍觀和冷漠。圖為八國聯軍中的英軍從廣渠門下水道進城,一群北京百姓站在一旁看熱鬧,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普通人麻木了,那作為清末政權的官員應該不會吧?然而,令人震驚的是,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之后,除了一些官員激烈的抵抗之外,許多官員選擇明哲來保自己。在圖上,一群清朝官員向八國聯軍送出了一面旗幟,贊揚他們在北京的行動。
為什麼清末中國人如此麻木?這真的很難說明原因,可能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清末政府失去了民心,人們期待著他們的倒下。第二八國聯軍利用中國人民的民族觀,打著將滿人趕出關內的旗號,蒙蔽了不少人;第三是過去千年封建社會的壓迫,使大多數普通人習慣于明哲保身。如果你沒有在沉默中爆發,你將在沉默中滅亡。幸運的是,清朝滅亡后,一些中國人迅速站起來讓我們真正成為當家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