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漢學家周壽昌在《思益堂日札》里說1846年,他在廣州看見一個叫做「取影器」的東西。這里所說的取影器就是照相機,史學家推斷照相機至少在1846年就已經出現了,據悉是在海關工作的法國人儒勒·依蒂耶帶入的。我們看中國古代歷史只能從畫像里去了解,但清朝因為照相機的進入,我們終于可以從這些老照片去認識百年前的中國人是什麼樣的,這些都是外國人收藏的清朝老照片,我們一起看看。
這是中國最后一個皇后婉容和她的英文老師伊莎貝·英格朗,以及溥儀英文老師莊士敦的合影。婉容7歲就在天津一所美國教會學校學習,父親榮源專門將英語老師請到家里教她英語。婉容因為英語西化,喜歡吃西餐喝洋酒,聽外國爵士樂,玩弄照相機等等。1922年,婉容和溥儀結婚,婚后第三天接見各國使臣,她能自己用一口流利的英語與大家交談,外國各大媒體都在報紙上盛贊她。婉容和溥儀明明住在宮里,卻還書信傳情,并且是用英語來寫,婉容的英文名叫"伊麗莎白",溥儀英文名「亨利」。
晚清大多數百姓是沒有婉容那樣養尊處優的好日子,他們還要為了生計和養孩子奔波,上面這個男人目測才1米5幾,小小的個子挑起一個家庭的重擔,可擔子的重量將他的背脊都壓彎了。晚清內憂外患,不僅官員腐敗還有外國人欺壓中國老百姓,很多人像他一樣,被生活的負擔壓得挺不起腰。
同樣受盡生活的苦的人還有這一位,他比上面的人好一點,至少還支了一個小鋪子靠手藝吃飯,身上系得圍裙怕干活時弄臟了自己的衣服,如果不是周圍環境老舊像極了現在早點鋪的老闆。不知他往右邊看是在看什麼,有可能是因為生意清冷,在看有沒有食客光顧他的生意,讓他多賺一點錢回家。
這只大黑牛也在為了自己的下一頓賣力干活,古代是不能隨意殺牛的,西周就早已規定「諸侯無故不殺牛」周天子想吃一頓美味的牛肉都難,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牛是非常重要的戰時物資,牛除了對農業有幫助,還可以將它身體各部位用于打仗,它能幫人運輸作戰工具,牛皮適合制作耐磨不破的戰靴和盔甲,牛筋用來做弓箭的弦,牛骨熬成膠也能做弓箭的材料。古代殺牛是要入刑的,漢朝殺牛被判死刑,北宋殺牛入獄一年半,清朝《大清律令》規定「凡私宰自己馬牛者,杖一百「《水滸傳》梁山好漢動不動來幾斤熟牛肉,他們應該吃的是老死病死的牛,這種是可以的,但牛的筋骨皮還要上交給官府,用來做戰時工具原材料。
這是一張看了讓人氣憤的照片,1840年中國發生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很多中國人都染上了壞習慣,這兩個人看起來都像是窮人,可還是自甘墮落臥在床上吸起煙桿,瘦得條條肋骨都明顯擺在人們面前,就像魯迅所說的:」怒其不幸哀其不爭。「你們看完以上的照片是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