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寶珠是上海有名的歌妓,在1900年曾獲「庚子曲榜狀元」。據民國徐珂創作的清代掌故遺聞的匯編《清稗類鈔》記載:小林寶珠,滬妓也。貌不甚揚,以歌勝,客趨之若鶩。1902年上海霍亂流行,小林寶珠也不幸染疾,同年不治身亡。
據當時拍攝的攝影師記載,這位官吏非常守舊,他嚴格按照傳統禮教安排家事,當得知攝影師要來家中,提前就讓家中女眷們在各自屋里待著,不得外出走動。所以,照片中都是家中的男丁。
兩名公子哥在認真的下圍棋,裁判和觀眾在周圍觀看棋局。該照片其實是在照相館擺拍的,清末這種在照相館里擺拍的老照片有很多,雖然是擺拍,但是多少也能看出來當時上流社會和有錢人的生活水平和狀態。
這是一個官轎,圖中隱約能看到轎中坐著一名官員。在清代,官員需要自己承擔購置轎子和雇傭轎夫的費用,這筆費用不是個小數,所以能坐轎子的官員在經濟上必定也是有一定實力的。
老龍頭火車站,現名天津站,始建于1888年,是全國最老的車站之一。
1900年6月中旬,直隸提督聶士成率領清軍聯合義和團在老龍頭火車站與八國聯軍展開激戰,圖為激戰后被摧毀的火車。
華勇營是英國租借威海衛后,招募威海本地人,組建雇傭軍,擔負威海衛的防務。僅3年時間,華勇營隊伍就達到12個連,共計1200人。1906年華勇營正式解散,一些回歸故鄉,一些前往南非或是香港充當警察,還有一部分投靠了北洋政府。
一群人站在一個運水的水車旁,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同一個地方,幾乎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開心的笑容,看來是發生了什麼令人開心的事情。
兩位滿族婦女頭上飾物叫旗頭,也叫「大拉翅」,滿語直譯為「答拉赤」這種頭飾全世界為滿族婦女所獨有,從而成為典型的民族服飾特征,十分引人注目。
1900年6月16日,義和團縱火焚燒大柵欄,由于東南風突起,火勢迅速蔓延,最終前門箭樓被引燃。圖為燃燒中的前門箭樓。
前門箭樓起火后,附近的水會(消防隊)紛紛前來救火,但是由于火勢實在是太嚴重,救援也只是杯水車薪,最終前門箭樓被大火徹底焚毀。
這名貴婦頭戴滿族傳統頭飾「旗頭」,穿著旗裝,手上套著護指套。護指套是保護指甲用的。清代地位很高的男人、女人都留起長長的指甲,顯示他們無須勞動、身份尊貴。
照片拍攝于1909年,灌縣是今天的都江堰市。幾人衣服胸前寫著「灌縣正堂緝勇」,那是職業身份標注。正堂的意思是官府治事的大堂,也就是縣衙代稱;緝勇所代表的含義是擔負治安和緝拿案犯的執法者。
這是農村一戶家境一般的家庭,一家三代人在窗前合影留念。傳道士到其家中傳教時給他們拍了這張全家福。這一家人明顯很少或者從沒有拍過照,面對鏡頭,他們的表情都很拘謹。
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太平天國時期的照片被清廷特意的銷毀了,這就導致涉及到太平天國的照片彌足珍貴。該照片拍攝于浙江寧波一名英國商人的家中,中坐者就是黃呈忠。
黃呈忠,清末廣西人,太平天國將領。1862年因功被封為戴王。
幾名官差在押送一名囚犯去菜市口問斬,沿途有大量民眾圍觀。菜市口在明代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場,在清代這里被設為囚犯執行死刑的刑場。菜市口被選為行刑地點是因為這里人來人往,在這里行刑可以對圍觀群眾起到警示效果。